软组织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QDII一季度份额732亿新低华夏嘉实南方唱主角lpprozb0 [复制链接]

1#
中医治疗白癜风费用

QDII一季度份额732亿新低


    华夏嘉实南方唱主角


今年4月,4家中概股成功赴美上市,合计融资规模达41.6亿元,金额占2013年全年中概股赴美上市84.73%。5月亦有4家中概股上市,包括猎豹、途牛、聚美优品、京东商城。


    5月22日,刘强东率领京东众将赴美上市成功,上市首日市值超280亿美元,再一次点燃了海内外投资者对中概股的关注。


    接下来,阿里还会出现在美国。


    有人预测,今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将达到20家。盛宴已经开始,中国的投资者相信,“出海”投资的时机愈发成熟。


    有心者会发现,基金()公司早已加入战斗,第一季度中,基金公司QDII产品对中概股的投资已改变火候,对于迟迟未发力的QDII,抓住中概股密集上市的机会,弥足珍贵。


    QDII投资方向改变


    286亿美元,京东商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按市值计算,京东商城成为仅次于腾讯、百度的中国第三大互联上市公司。


    京东商城上市后,给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带来了小高潮。


    上周三美股全线小幅收跌,但聚美优品暴涨超过25%,京东上涨近8%;5月9日在美上市的途牛也在上涨,上周二该股大幅拉升14.26%,当日收盘价为17.71美元,较其9美元的上市价格接近翻番。


    除京东商城、途牛两只新股外,近期,麦考林、易车以及携程等中概股都迎来上涨。


    在美中概股企业上涨的同时,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也在增多。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月份有4家中概股成功赴美上市,合计融资规模达41.6亿元,金额占2013年全年中概股赴美上市84.73%。5月亦有4家中概股上市,包括猎豹、途牛、聚美优品、京东商城。


    在这一系列名字之后,将会出现在美国的是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阿里巴巴。


    业内公认,阿里将于今年下半年赴美上市,市值将达千亿美元。而近日,阿里巴巴宣布投资3.125亿新元(约合2.49亿美元)入股新加坡邮*,共同构建“国际电商物流平台”,脚步从未停下。


    越来越多的赴美上市企业正在搭建中概股的舞台。


    WIND数据显示,目前赴美上市成功的中概股企业已经超过200家,这些企业集中分布在信息技术、可选消费两大领域。而理财周报统计发现,集中在这两大领域的企业多为国内耳熟能详的互联、电商企业。


    在接受理财周报采访时,北京某基金人士认为,中国企业密集赴美上市既有对资金的渴望,也有对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诉求,这一轮赴美上市的高潮还会延续下去,机会不只属于中概股企业,也属于国内投资者。


    “出海投资越来越成熟,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QDII产品是较为普遍的选择,尤其是中概股密集上市后,在互联企业上的配置将会加重,且美国市场的比重也会加强。”上述基金人士说。


    变化已经出现。WIND数据显示,目前QDII投资的领域仍以香港和美国为主,但具体来看,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QDII在香港的投资市值合计2085073.6万元,占比54.93%,在美国的投资市值合计为922105.2万元,占比24.29%。而在2013年末,QDII在香港的投资市值合计2318574.1万元,占比58.62%,在美国的投资市值合计865278.6万元,占比21.88%。


    对此,上海证券方面也表示,QDII在2014年一季度继续加大了对美国市场的投资比例,提升幅度高达2.42个百分点,这已经是QDII延续第四个季度提升对美国市场的投资比例。


    青睐搜房、唯品会、优酷土豆


    更细微的变化来自对行业的配置。


    北京某基金公司负责QDII产品的基金人士分析,从今年开始,QDII对于信息技术行业的配置正在提高,很大原因是受到了中概股上市的影响,这类企业多是信息互联方面的代表者。


    WIND数据也显示,QDII对信息技术行业的配置也在加重。


    截至2013年末,QDII对金融领域的投资市值合计1037488.99万元,占比26.23%,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市值合计687293.30万元,占比17.38%;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QDII对金融领域的投资市值合计872623.43万元,占比23.00%,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市值合计764517.24万元,占比20.15%。


    目前,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中,颇受QDII产品青睐的有搜房、唯品会、优酷土豆、新东方、百度、搜狐等企业,而持有这些股票的QDII产品主要来自华夏、嘉实、博时、招商等基金公司。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华夏全球精选持有新东方209.35万股,持有市值37801.10万元,在QDII持有的美国上市中概股中排在首位。


    不过,在第一季度中,搜房、唯品会、优酷土豆三家中概股企业已经得到QDII的明显增持,其中嘉实海外中国分别对搜房、唯品会增持19062.26万元、15524.58万元,华夏全球精选也对优酷土豆增持了8551.82万元。此外,博时、招商、易方达旗下QDII产品也分别对优酷土豆、搜房、百度进行增持。


    在上述QDII产品人士看来,美国中概股、信息技术两大元素,已经构成了下一阶段QDII产品的投资体系,如果阿里巴巴今年在美国成功上市,QDII对于这类的投资尺度会越来越大,“一方面基金公司和中国投资者对这类企业较为熟悉,另一方面,京东、阿里这种大体量公司密集登陆资本市场,带来的刺激更强烈。”


    这位基金人士还提醒到,不可忽略国内QDII产品的背景。他提到,目前QDII还是华夏、嘉实、南方等大型基金公司的天下,尚有20多家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规模不大、且处在初期阶段。


    另据上海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83只运作完整季度的QDII中,14只实现净申购,2只份额保持不变,余下67只出现净赎回。随着QDII数量的增加,QDII基金份额合计再创历史新低,为732.34亿份,仅为2007年底的60.61%。


    对此,这位基金人士分析认为,综合中概股的情况和一季度QDII表现来看,给QDII下一阶段布局美国中概股提供了很大的投资空间,在他看来,随着京东上市的后续效应和阿里巴巴的上市,下半年QDII对美国中概股的投资将加大。


    私募借道QDII专户


    采访中,北京一位私募人士强调,尽管从数据上看,QDII公募产品规模不大,而自其面市来也发挥得不够理想,但不要忽略的是,QDII专户产品很大程度上也将进*中概股市场,经典模式为私募借QDII专户通道进行投资。


    QDII的优势,即其自身拥有外管局批给公募基金公司的外汇额度,以投资海外市场,这也是私募不具有的优势。


    事实上,2009年证监会即公布基金公司可开展QDII专户业务,主要是为了缓解QDII一度遇冷的局面,此举也为高端客户提供了投资渠道。


    而据上述QDII产品人士介绍,尽管开通了QDII专户业务,但碍于各种投资限制,QDII专户多作为私募公司的通道,由私募借此向海外投资,QDII较宽裕的额度也给私募提供了优质的通道。


    理财周报了解到,目前,包括景林、淡水泉、天马等多家私募公司都有海外投资项目,投资范围也多涉及中概股。好买数据也显示,目前被归类为海外基金的私募产品中有38只,多涉及上述私募。


    而据上述私募人士介绍,这些私募公司的确会通过QDII专户作为通道,进行投资。他也坦承,在中概股近期强势的情况下,私募通过QDII专户投资美国中概股也会加强。


    那么,在QDII投资中概股的道路上,将有来自QDII公募和QDII专户两方面的激烈抢夺。对此,也咨询了包括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在内的几家基金公司,多家公司也表示,对于QDII专户产品的设置,会考虑美国中概股的影响,观察后续变化后将对产品做出调整。


    而咨询上述私募公司时也得知,公司投研团队早已关注中概股走势,而除了借道QDII专户通道外,也会采取在香港设立资产公司负责市场业务,而投研工作还是在内地完成。


    中概股收益仍是谜


    中概股的热情已被点燃,国内投资美国中概股的路径已经明朗,或QDII公募产品,或QDII专户产品,后者主要为私募做通道。


    盛宴已经开始,中国投资者能吃下这顿大餐吗?开饭前,我们先看看QDII收益到底如何,又获益在哪里。


    虽然QDII第一季度中对美国区域和信息技术行业加强配置已成事实,但仔细观察数据可以发现,在QDII投资的美国中概股企业中,只有搜房、唯品会、优酷土豆、新东方、百度、搜狐几家企业,而被持有市值最多的新东方尚不属于信息技术行业。


    理财周报也发现,招商全球资源持有搜房0.70万股、易方达亚洲精选持有百度0.30万股、信诚金砖四国仅持有搜狐0.09万股。由此来看,虽然一季度多数QDII增持了美国中概股中的企业,但无论从布局的企业数量还是股票数量来看,体量都很小。


    QDII更大的互联投资目标在香港,主要持有腾讯控股。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QDII投资的股票中,持有市值最高的是嘉实海外中国持有的腾讯控股,79928.2万元,而腾讯控股也长期是嘉实海外中国的十大重仓股。此外,持有腾讯控股较多市值的,还有华夏、上投摩根、南方基金和工银瑞信。


    不过,上述基金公司中,除了华夏全球精选增持了腾讯控股15068.67万元外,剩下的QDII产品均减持了腾讯控股,嘉实海外中国更是减持了腾讯控股19960.67万元。


    对此,上述QDII产品人士介绍,虽然概念股炒得很热、上市势头很猛,但从收益率来看,中概股、甚至整个股票型QDII产品的收益都不理想,收益居前的还是REITs和大宗商品QDII。他也警惕到,接下来密集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是否会出现投资泡沫。


    来自上海证券统计的数据也显示,截至一季度末,REITs和大宗商品QDII平均净值分别上涨9.50%、5.59%,走势极为强劲。而83只QDII产品中,有25只是全球股票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0.34%,12只美国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也仅为1.42%。


    据了解,一季度表现最好的9只QDII均为REITs和大宗商品QDII,其中鹏华美国房地产、诺安全球收益不动产、广发美国房地产人民币、信诚全球商品主题、博时抗通胀五只基金涨幅领先,季度收益分别高达10.68%、10.44%、9.92%、9.87%、7.61%。


    对此,上述来自北京的私募人士也注意到QDII今年来的表现。他坦承,目前投资海外不动产的确有不错收益,而一旦铺开对赴美中概股的投资范围,风险不小。


    这位私募人士也注意到,近期有媒体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如果投资者没有在第一天卖出中概股,那3年后平均回报率为亏损3.6%,而同期美国本土企业的股票则在3年里平均上涨23%。”


    他担心,2011年高估值的中概股就曾经历苦难,而今中概股再次火热,短暂狂欢过后,国内投资者寄予希望的QDII产品能否带来回报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