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丁格尔胡敏华以爱护艾二十载 [复制链接]

1#

记者

林卓旺刘琪张永奇

编辑

Cheese

全文共个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是我国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

自年中国大陆诊断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经过36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已取得良好成效。国家目前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艾滋病已成为可防可控的慢性化疾病。抗病毒治愈成功率持续维持在90%以上,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

科技的进步可以治疗艾滋病,却化不开人们心中对“艾”的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指出,化解歧视,终结不平等,是艾滋病防治的核心。

胡敏华,医院护理部主任,第48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20年来致力于做这项事业的“破冰者”。

年9月3日,刚刚在人民大会堂获颁第48届南丁格尔奖章的胡敏华,登上了由北京飞往南昌的航班。

午餐后,机舱内广播响起,乘务组组长朗声介绍:“各位乘客,大家好!今天我要隆重介绍一位特殊的乘客,她就是刚刚在北京获颁第48届南丁格尔奖章,来自医院的主任护师胡敏华。胡敏华主任获得这一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是我们全江西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机舱内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乘务组人员献上了鲜花和蛋糕。胡敏华深感意外和惊喜。她激动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工作体会:“爱是不会老的,它留下的是永恒的火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红十字志愿者,都能成为爱的种子,照亮他们温暖前行的路!”

年,医院被确定为江西省第一医院。胡敏华,医院的第一个艾滋病患者护理人员。在谈“艾”色变的那个年代,历经震惊、恐惧、同情、责任等多种情绪的抗争,她坚守的时间倏忽就是20年。

▲乘务组人员在机舱内祝贺胡敏华获颁南丁格尔奖章

(图源医院)

“与艾滋病为邻”

年,双十年华的胡敏华从南昌卫校毕业分配到医院。她戴上燕尾帽,穿上护士服,兢兢业业地工作。数年间,她服务了多个科室。因为表现出色,胡敏华28医院妇产科护士长,后来又调任泌尿科护士长,直到年的3月。

那天晚上,胡敏华接到院领导通知,让她去香港培训。全省只有两个名额。机会难得,她兴奋不已。可当听完领导介绍说培训内容是艾滋病,参加的培训班是香港艾滋病基金会主办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关怀与护理”,胡敏华的心顿时有些慌乱。

那个年代,由于缺乏认知,人们对艾滋病都很恐惧,“像恶魔一样”。连医院其他同事谈起将要成立的感染二科,都闻之色变,“没人敢接这个烫手山芋”。

纠结许久,她还是决定去。“艾滋病人不也是病人,不也需要护士的照顾吗?”

在香港,胡敏华第一次接触到HIV(艾滋病毒)感染者。“眼眶深陷,很瘦,有气无力。”但同时她也觉得,“艾滋病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完成对艾滋病患护理知识的初步学习后,医院专门负责艾滋病诊疗的感染二科的创建。

▲医院感染与免疫门诊内景摄/林卓旺

患者小杰,医院病房里第一位艾滋病患者,也是江西省第一例住院的艾滋病人。

年8月31日,星期日,胡敏华至今记忆犹新。这一天,原本休医院。冲到病房,眼前的一幕触目惊心:赤身裸体、全身肿胀、皮肤溃烂,浑身布满了因注射毒品留下的针眼。

有吸毒史的小杰深度软组织感染,血管已经找不到。要给他作抽血检测,只能用刀片切开静脉,而这样一来,医生和和护士就会直接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就有感染上病毒的风险。用行话说,这叫“职业暴露”,不少同事有畏难情绪。

胡敏华的同事殷娟娟完全被这一情形给吓住了,不知从何下手,举着针管的手瑟瑟发抖。胡敏华接过殷娟娟手中的针管,坦然地完成标本采集的全过程。

殷娟娟曾问胡敏华:“你怕吗?”胡敏华抬头看了看她很久,然后低头认真地说:“怕。其实我也怕,能不怕吗?可是这个工作总要有人来做,我是护士长,我当然要冲在前面。”

小杰毒瘾发作,常常拔掉输液针管,咆哮打滚,很多护士都没辙。一天,小杰又拔掉针头,赤身裸体躺在病房走廊,打滚、抽搐、口吐白沫,输液孔流出的鲜血喷溅得到处都是,同事们没一个敢靠近。

胡敏华迅速拨开人群,快步跑到小杰身边,蹲下身去,用双手紧紧地抓住了他的手。“她可是连手套都没来得及戴呀!”殷娟娟说。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那一刻,小杰突然安静下来。“也许是因为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人真实地握住了他的手。”殷娟娟说。

胡敏华将工作场所比作没有硝烟的战场,患者是战斗排的队员,医护人员是患者的排长,患者跟着排长,排长要带着队员,一起冲锋,消灭共同的敌人——艾滋病毒。

▲医院感染与免疫门诊“温馨家园”工作室门口

摄/林卓旺

为“A宝”们发声

每一个艾滋病患者都像一部书,写满了辛酸与苦楚。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往往在社会歧视和家人的不容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他们渴望生存,渴望理解。

后来,小杰和胡敏华成为了朋友——胡敏华照顾他,他则给胡敏华讲述自己的故事。他告诉胡敏华,他之所以愿意听她的话,是因为他知道胡敏华是真心不嫌弃他的人,是真心想帮助他的人。

每个患者都需要迈过心里那道坎。胡敏华意识到了患者心理危机干预的紧迫性,为此,她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她一方面组织护士开展心理疏导,一方面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搭建起沟通交流和健康指导的平台。

她的创新做法是:发展依从性(指病人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好的感染者,成为同伴教育志愿者,设立了“艾友”温馨家园,由志愿者现身说法,分享自我管理经验。

年11月9日,一个名为“与艾滋病为邻”的新浪微博开通了。彼时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她敏锐地发现了社交媒体的影响力。这是胡敏华专门为“A宝”(艾友)们开设的网络家园。她借此与广大网友分享自己工作中的经历和心得,并通过网络与艾滋病患者交流,给予他们鼓励和生活的信心。

▲胡敏华办公室内景,赫然可见“护士长微语录”摄/刘琪

胡敏华刚开通微博没多久,一天,送来一位奄奄一息的艾滋病人。她一眼就认出,那是秋梅。

年,秋梅确诊感染艾滋病。此前,她的丈夫因贩毒入狱,两个孩子因感染艾滋身亡。万念俱灰的秋梅在胡敏华的安慰和鼓励下最终决定接受治疗。胡敏华帮她取好药,再三叮嘱她按时服药,定期回来检查。

但秋梅一去,便音讯全无。没想到再见时,秋梅已经奄奄一息。

面对着她们拼命从死神手里夺回生命却始终不配合治疗的秋梅,胡敏华心如刀割。她含泪在微博上写下了《致秋梅》:“早上见了你,看见你骨瘦如柴、毫无气力地躺在病床上,我心如刀绞。我无法想象这些年你是如何生活,如何熬到比苦更苦……这个世界不会因艾滋而抛弃你们!为了爱你的人,你也爱一回自己——请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好吗?”

这篇《致秋梅》的微博,引起了新华网、央视网等众多媒体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