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人人喊胖,几乎让人以为肥胖是最容易让人产生自卑情绪的体型维度。
实际上在中国,对身高不满意的人远比在意自己肥胖的人要多得多。
人类早已远离了那个纯靠体力为生的时代,高大的身材甚至失去了生理上的意义。
但社会却赋予了身高特别的意义,与财富权力、容颜外貌一起组成了“霸道总裁”的重要指标。
追求身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从女性的择偶标准到世界各地平均身高的攀比。
在矮个子方方面面受到歧视的同时,高个子却往往能给人留下更为积极的印象。
纵观美国45任总统,他们的平均身高远超社会同期平均值。
年之后,美国只有两位总统身高不足厘米。
人们对身材高大者的崇拜与倾慕可见一斑。
可身高很大程度由基因决定,从精卵结合的那一刻起就已定下。
在几十年前,对于身高我们能做的只是保证营养供应和适度锻炼。
可现在,科技已经不满足于改造自然了,改造身体才是人们当下最迫切的需求。
一种听者惊恐闻者颤栗的“断骨增高”手术横空出世,仿佛成为了矮个子们的救世主。
尽管风险很大,手术失败甚至会直接导致残疾,连正常的生活都不能保证。
然而还是有无数勇士蜂拥而上,他们怀着高人一等的梦想,期待着科技带来的蜕变。
但事实并不尽人意,手术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
甚至有不少人在支付了高昂的费用后手术失败了才被人告知断骨的高风险。
人们在责备受害者盲目追求外表的同时,也逐渐将矛头转向了所谓的“断骨增高术”本身。
这项来自苏联的骨科技术真的是因为带着敛财目的诞生的邪术吗?
实际上所谓的“断骨增高术”在医学上可以归为一类下肢延长术。
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尝试延长下肢的手术。
年,医生科迪威尔报告了一例斜形截骨延长手术,采用石膏支架固定,使股骨延长了8厘米。
但很遗憾,手术造成了严重的神经损伤,时常引发癫痫样的抽搐。
四年后另一位医生改良了先前的手术方案,对14位年轻的病人实施了手术。
结果所有病例在术中和术后均发生了严重的休克,甚至有一例术中死亡。
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下肢延长术虽不断地被改良,但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
直到五十年代,完善的下肢延长术才由一位苏联乡村医生创造出来。
在苏联偏远村庄长大的伊里扎洛夫父母都是农夫,他从小下地放牛砍柴样样农活都手到擒来。
在最有朝气的年纪,社会主义的春风拂起了伊里扎洛夫的刘海,露出了他睿智的高额头。
他念完了5年的工农速成中学,顺利进入克里米亚医学院深造。
但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
学成之后,伊里扎洛夫被“发配”到西伯利亚一个偏远小村庄,当起了乡村医生。
由于人员缺乏,他一个人要负责牙科、内外科、妇科、儿科等许多工作。
多面手的工作兴许也开拓了伊里扎洛夫的思维,脑子里总有些创造力得不到释放。
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
在“为了斯大林!为了苏维埃!乌拉!”的冲锋口号声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大量从前线撤下的伤残士兵被医院治疗。
伊里医院也接收了许多棘手的伤员。
其中最让他苦恼的就是骨折的病人,这些勇猛的战士负伤后缺乏基本的伤后处理,情况很不理想。
他们的骨折部位持续活动,有的还伴有感染,发生骨不连*的概率相当高。
*注:骨折不愈合也称骨不连,保护良好的骨折一般都能较好地愈合,但感染、局部血液供应不足或稳定性不足容易造成骨折难以愈合。
按照当时的理论,认为骨折处只有紧密接触才能够促进愈合。
伊里扎洛夫采用经典的固定方式治疗患者,但效果都非常差,甚至导致重症者截肢。
有没有什么新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固定断骨,让这些为国家献身的战士们过上正常的生活呢?
伊里扎洛夫每天冥思苦想,不放过任何空闲的时间,甚至不放过骑自行车的时候。
结果翻了车,车轮都给摔歪了,只能咕咕悠悠地推回家修理。
修理车轮是工农中学里的必修课,只要更换并收紧辐条就能将歪斜的轮圈重新拉回完美的圆形。
伊里扎洛夫脑子里灵光一闪,觉得豁然开朗,车轮中间的车轴不正像是肌肉中的骨骼吗?
辐条既然能稳稳固定轮轴,也应该能够固定住骨骼!
于是他立马动手设计出了一款充满创造性的骨骼固定装置。
这种环形固定器在骨断端通过贯穿的钢针约束固定骨骼,上下两端的固定环之间又经加强螺栓固定连接。
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它不仅能固定骨断端,还能调整上下端的距离施加压力促进骨愈合。
伊里扎洛夫发明的这种器械简直完美极了,但身在小山村,他也只能暗暗地孤芳自赏。
到此,伊里扎洛夫医生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离一种伟大的骨科手术诞生近在咫尺。
而一次颠覆了固有认知的意外则推着伊里扎洛夫走完了最后的一小步。
年,伊里扎洛夫自信地用他的器械给一位病人实施加压融合术。
因为即将要出差,他向病人交代了固定加压器的使用方法,并嘱咐了每天的缩紧量。
病人也的确严格按照医嘱每天调整加压器,只不过他弄反了方向。
本应该加压的部位却被向远端逐渐牵拉了2厘米之多。
等医院时,他都惊呆了。
可病人的X光照片显示,传统上认为接触才能愈合的骨断端竟然在牵拉的情况下长出了新的骨质。
伊里扎洛夫激动得立马打断了几条狗腿,用狗做起了实验。
结果证明,使用他发明的环状固定器缓慢而稳定的牵拉,能够刺激骨质的再生。
在牵拉的情况下,缺损区的骨内膜不断产生的骨痂,继而形成致密的骨质。
骨延长的过程中,软组织和肌肉同样受刺激而分裂生长,方式同胎儿组织一致。
经过几年的改良和尝试,伊里扎洛夫的这种肢体延长术已经能够应用在畸形矫正和伤残恢复上了。
但身居乡村,伊里扎洛夫的理论和发明并没有马上得到医学界的认可。
既然无法通过理论让人认可,他索性就以农村包围城市,用疗效来取得社会舆论的认可。
渐渐地,一些东欧国家有传闻说在苏联的库尔干有个医生能用奇特的方法矫正畸形。
越来越多患者不医院接受治疗。
年,在铁的疗效面前苏联相关部门终于承认了伊里扎洛夫的发明。
此外还授予了他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和俄罗斯联邦功勋医生和功勋发明家的称号。
但牵拉成骨技术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成名不久后,伊里扎洛夫接收了一名特殊的病人——苏联传奇跳高运动员布鲁梅尔。
他在三年前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摩托车事故,葬送了自己时值巅峰的运动生涯。
三年来,布鲁梅尔经历了20次失败的手术,最终被建议以截肢了结。
在快要丢失信念的最后一刻,他找到了伊里扎洛夫医生。
伊里扎洛夫娴熟地运用外固定器实施牵拉成骨,成功保住了布鲁梅尔的腿。
这一次成功的治疗引起了苏联国内的轰动。
苏联决定给伊里扎洛夫筹建“创伤修复与矫形外科中心”,成立研究院以及开设专门的医疗器械工厂。
在百余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牵拉成骨技术的理论日趋完善,技术也更为成熟。
但此时正值冷战的鼎盛时期,牵拉成骨技术还处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状态。
一次偶然的意外,一位意大利探险家在西伯利亚遭遇事故,患上感染性胫骨不连。
还没等探险家回国,棘手的伤势就被伊里扎洛夫娴熟地治愈了。
消息传回意大利,获得了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