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颜面部凹陷畸形可通过面部脂肪移植技术来修 [复制链接]

1#

导语:颜面部凹陷畸形可由先天性面颅骨发育不良、颜面部萎缩、衰老,以及感染、外伤、肿瘤切除导致局部组织缺损等原因导致,在整形和重建修复治疗中较为常见。由于局部组织萎缩或缺损导致的容积性改变,需要通过充填的手段以补充纠正,使得局部凹陷得以改善。面部脂肪移植技术已十分成熟,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风险低、与移植部位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使其成为临床较为理想的填充材料。

01什么是面部脂肪移植技术?了解临床使用辅助脂肪移植的细胞和因子

1、面部脂肪移植

自体脂肪作为一种软组织充填物,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广泛的取材来源,是较为理想的填充材料,已成为治疗颜面部软组织缺损最常用的方法。研究证实,脂肪移植不同于传统的面部填充物,移植脂肪不仅可以持久存在,达到有效的容量扩充。

而且有改进皮肤质量与修复损伤皮肤的潜力,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促进胶原沉积,提高皮肤中真皮的厚度,使得损伤皮肤质地发生改变,表现为皮肤变得光滑及皮肤纹理的改善,从而使面部年轻化的美容效果。

然而移植脂肪不同程度的吸收率、以及需要多次手术补充容量是目前最常碰到的问题,限制了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由于成熟脂肪细胞对缺氧和损伤耐受力较低,脂肪移植物容易发生坏死液化而被自体吸收,同时缺氧环境下脂肪细胞的增殖、再生能力也会受到抑制。

在脂肪移植后的早期阶段,脂肪细胞通过周围组织的血浆扩散汲取营养,这个过程仅限于移植脂肪的周边区域,移植中央区域脂肪细胞的成活主要依赖于早期的血运重建。在移植早期建立有效的血液供应,对提高脂肪细胞成活率至关重要。

2、临床使用辅助脂肪移植的细胞和因子

(1)脂肪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来源于脂肪组织,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纤维细胞形细胞。其增殖、分化潜能,以及对缺氧环境的适应耐受性均明显强于成熟脂肪细胞。而且作为脂肪前体细胞,脂肪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为脂肪细胞,成为移植物脂肪组织中的一部分。

除此以外脂肪干细胞还能够被脂肪细胞的坏死凋亡所激发,经过增殖、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参与形成新的血管,加快移植脂肪的血管化进程。另外,脂肪干细胞还能以旁分泌的形式,通过分泌释放出细胞因子以及多种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等产生综合作用。

多种促血管化的细胞因子的协同效应,能够加强脂肪组织血管再生能力,进而促进脂肪细胞的成活,有利于增加和改善存活脂肪组织的体积和质地。由于脂肪干细胞组织储量丰富,来源充足,能够进行自体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等优势,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种子细胞。

(2)基质血管组分

基质血管组分(SVF)由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细胞成分包括脂肪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周皮细胞以及血液循环来源的细胞等。这些细胞群落的多向性和相互作用,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因富含促血管生成因子,能够促进脂肪组织中血管的增殖新生,有利于移植脂肪早期血供的建立。

由于SVF主要成分就是脂肪干细胞,同样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SVF提高了移植物中脂肪干细胞的比例,通过与脂肪干细胞的协同作用提高脂肪移植的存活率。SVF虽然不需要体外扩增和培养,但是在单独分离制备时,需要添加胶原酶,外源性物质的加入同样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3)血小板浓缩物

血小板浓缩物(PC)是通过自体静脉血获得的血小板衍生物,在血小板离心脱颗粒的过程中能够释放出不同种类的内源性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这些生长因子在细胞增殖以及组织再生和血管生成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不同机制促进血管的新生和脂肪组织的成活。

目前已开发出的三代血小板制品,包括富血小板血浆、富含血小板的纤维蛋白和浓缩生长因子,都是从自体抽取静脉血液,通过离心原理获得,只不过离心设置和制备不同,提取的成分不同。

02了解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该技术发挥对脂肪存活的积极促进作用

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CAL技术)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大移植脂肪里面的脂肪干细胞以及其他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从而发挥对脂肪存活的积极促进作用。由于CAL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加入的脂肪干细胞需要体外传代培养,存在如何有效的确保脂肪干细胞是在体内安全,长期稳定的存活,明确它的分化潜能等问题。

由于利用吸脂术所得到的颗粒脂肪当中存在的血管基质碎片里,包含脂肪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干细胞。通过将新鲜的SVF直接加到颗粒脂肪移植混合填充物而无需任何额外处理,可以起到改善脂肪细胞、脂肪干细胞和SVF活性的作用。

在自体颗粒脂肪传统单纯湿性注射填充移植术、脂肪干细胞辅助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填充移植术及新鲜原代血管基质细胞辅助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填充移植术等CAL技术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干性CAL以及湿性CAL这两个概念,并且通过临床上应用湿性CAL技术,成功完成了多例自体脂肪移植治疗。

湿性CAL注射填充移植是采用湿性肿胀脂肪抽吸技术,通过吸脂获得颗粒脂肪,采用静置法处理脂肪颗粒,取材容易、操作简单。其中富含的SVF能提供足量的脂肪干细胞,避免了在体外进行扩增的操作,也无需进行其他特殊处理。

虽然,现在还无法明确证明湿性CAL技术当中抽取脂肪组织对应的新鲜脂肪干细胞与SVF细胞数目,以及其对颗粒脂肪构建的协作辅助机制,但是关键是可避免干性CAL技术体外离心浓缩及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和SVF过程中可能出现细胞基因变异等生物安全问题,避免加入外源性物质的风险。

复合湿性CAL技术是在上述单纯湿性CAL技术基础上,在制备的脂肪中添加混合新的细胞或生长因子,利用这些因子促进脂肪细胞转化和血管生成,降低移植脂肪坏死吸收等作用。

近年来,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实验探究,结果表明,在移植颗粒脂肪里面添加不同类型的生长因子,由于因子间相互协同作用,具备有强力修复组织、促进血管生长、促进血管上皮细胞修复再生、修复上皮细胞、刺激免疫反应等作用,与脂肪颗粒混合后,都能够促使移植颗粒脂肪组织种的血管增生以及脂肪细胞的分化。

结语:脂肪移植在整形修复重建方面应用广泛,提高移植成活率和降低远期吸收率是提高该项诊疗技术的重点。组织工程基础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诸多细胞、生长因子辅助脂肪移植,可明显提高脂肪的成活,但在制备过程中,因需添加外源性物质而增加了相关风险。基础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的同时,辅助脂肪移植技术应用于临床需设定规范化操作,以确保效果的长期,可靠,安全性。

#医美大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