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职称论文发表要求什么期刊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高职称论文发表,提供国家级、省级论文发表。北大核心、科技核心论文发表,SCI发表。涵盖学科广,知网、万方、维普、龙源四大检索收录。包录用包出刊,诚信第一,欢迎咨询!

创文服务

专注学术论文领域,学术与语言并重,深层次解决根本问题。诚信快捷,技术领先,服务领先。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为降低断指再植术后感染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选取自年1月至年12月于我院行断指再植术的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37例,非感染组例,对影响断指再植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例患者中37例发生术后感染,发生率为7.93%,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彻底清创、受伤原因、暴露时间超过8h、未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断指再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识别断指再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术中彻底清创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断指再植术后感染风险。

目的比较手部常用的三种小型带蒂皮瓣修复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年6月至年1月,我们根据损伤的程度、性质以及患者的意愿,选用了拇指尺背侧筋膜岛状皮瓣、示指背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和第一掌骨背逆行皮瓣对45例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每种皮瓣15例。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存活,皮瓣质地良好,患指外形及功能满意。术后6、12、18个月随访,比较三组间动态和静态两点分辨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三种皮瓣都是修复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成活率高,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应用。

目的探讨腹部组合皮瓣修复全手套脱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年2月至年3月,我们对12例全手套脱伤患者采用腹部组合皮瓣治疗,术中根据伤情进行腹部皮瓣组合修复,拇指单独修复,术后4周断蒂。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2~18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较满意,感觉恢复S11例,S25例,S36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7例,良3例,可2例。结论应用腹部组合皮瓣修复全手套脱伤可以有效解决皮肤覆盖问题,恢复患手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年1月至年5月,我们共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缺损面积为3.0cm×2.0cm~5.0cm×2.0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10.1个月,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接近,皮瓣感觉恢复至S23例,S3+4例。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定患指功能:优4例,良3例。结论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可缝合神经重建修复区域感觉,是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之一。

目的运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探讨实时定位在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年2月至年7月,我们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患者12例。术前建立3D骨-血管-皮肤模型,模拟吻合血管,观察吻合口匹配情况。设计皮瓣应用混合现实技术将3D模型投照于术区,实时观察虚拟血管走行,依其方向探查穿支,观察虚拟图像和实际解剖所得穿支定位符合情况。采用皮瓣晚期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2例游离皮瓣均存活,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2个月。按皮瓣晚期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3例,良7例,可2例。术中应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虚拟穿支走行与实体解剖完全一致,图像重合率为%。结论混合现实技术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切取可以获得实时而精准的穿支定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