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上市委年第23次审议会议定于3月25日上午9时召开,届时将审议上海盟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盟科医药”)的首发申请。
据了解盟科药业是一家以治疗感染性疾病为核心,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企业,致力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针对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
但到目前为止,作为一家成立十几年的药企,盟科药业仅有一款药物成功获批上市,而年6月28日和12月31日,盟科药业曾以盟科医药有限公司为主体,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目前均已失效。那么此次冲A能否成功呢?我们拭目以待。
连年亏损
盟科医药的主要产品包括康替唑胺、MRX-4、MRX-8等。公司核心产品康替唑胺片于年6月1日获批上市,是首个在中国上市的国产原研噁唑烷酮类抗菌新药,主要用于治疗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也是公司目前唯一已于中国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产品。
年—年1-6月(下称报告期),盟科药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4万元、0.00万元、0.00万元及0.00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50亿元、-1.15亿元、-.72万元、-.58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6万元、-.64万元、-.53万元、-1.08亿元。
报告期内,盟科药业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合计4.39亿元,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合并财务报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余额为-5.83亿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分别为-1.49亿元、-1.12亿元、-.24万元、-.12万元。
研发投入下滑
盟科药业是刚步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企业,截至报告期末,仅有一款药品(康替唑胺)获得上市批准,报告期内的持续研发投入以及经营相关开支导致公司尚未实现盈利。
但我们发现,报告期内,盟科药业的研发费用2连降,数据显示报告期各期,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42亿元,.06万元、.20万元以及.58万元,年到年出现明显的下滑。
盟科药业研发费用主要包括委托研发费用、职工薪酬、股份支付费用、研发用材料费等。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后,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28亿元、.63万元、.54万元和.7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研发费用的下滑,盟科药业的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明显上升。
报告期内,盟科药业的销售费用分别0.00万元、0.00万元、.40万元和.35万元。
年度及年度公司主要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未发生销售费用。年和年1-6月,为保证核心产品康替唑胺获批上市后的商业化推进,公司着手筹建商业化团队并推进其商业化进程导致销售费用大幅增长。主要包括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股份支付费用以及为推广康替唑胺而形成的市场与学术推广相关费用。
报告期内,盟科医药的管理费用分别为.55万元、.97万元、.45万元、.63万元,年、年增长率分别为26.80%、16.14%。其中,各期计入管理费用的职工薪酬分别为.20万元、.51万元、.48万元和.78万元,占管理费用比例分别为32.85%、29.45%、30.60%和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