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讨DRGDIP让人先当会计再当医生这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www.wisdomtouch.com/

近日,笔者看到有文章说,在支付方式改革的情况下,医院为了不倒贴,不愿收危重病人了,还逼得不少医生当起了会计。引起了大家的热议。笔者就文章内的一些医疗现状提出个人看法。

一、先当会计、再当医生

首先,笔者不否认在DRG/DIP付费以前,有不少将规范诊疗落到实处的临床医师;但是我们也要承认过度医疗在按项目付费背景下一定是存在的、是占据多数的。笔者也看到过许多匪夷所思的情况,比如:a.普通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多联抗生素使用;b.软组织挫伤患者使用抗生素,临床医师解释目的在于预防感染;c.呼吸内科大量患者在进行胸部CT平扫同时附加管矢状位扫描+三维重建;d.入院患者常规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

笔者前期已经阐述多次DRG/DIP付费不要过度聚焦于每一个个案病例的费用支付情况。DRG/DIP付费本身就是一种“平均付费”机制,在平均付费的情况下,不可能满足每一个病例。同时,笔者也看到真正将“规范诊疗”的思维传递给临床医师,将“规范诊疗与挤掉水分”落到实处的医疗机构,在DRG/DIP付费下获得整体结余。

如果哪一天,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最终走到了“先当会计,再当医生”临床诊疗模式,我相信只会看到的是“医保患三方共输”的局面。

医院而言,要充分引导临床医师改变观念,挤掉过度水分、规范诊疗行为、注重能力提升。不要将DRG/DIP分组付费作为“临床诊疗指南”指导临床开展临床诊疗活动;否则,医院才是“三方共输”当中输得最惨的一方。

作为临床医师而言,一定要杜绝“左手听诊器,右手计算器”的情况,在DRG/DIP付费的背景下,真正“让临床规范诊疗,让医疗回归本质”,注重每一个诊疗细节,将自己的医学知识付诸实践。你在用计算器计算的时候,其实医保后台会进行大数据监测与数据分析。当临床医师放弃临床诊疗规范进行临床诊疗,或许只会是“邯郸学步”的结局吧。

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中心主体应该是“医疗”,因为医保支付本质也是服务于“医疗”的。各地医保部门在制定DRG/DIP相关*策时,笔者认为要尊重临床诊疗过程、考虑临床诊疗实际需求;不要带上“有罪”定论的眼光看待医疗;应该是本着“改善医疗而非改变医疗”的理念,站在“医保患”三方的角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