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便宜地震加大不确定性
调仓计划被打乱基金很被动
地震巨灾究竟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尚待全面评估,但在接二连三的巨灾打击之下,中国实施近半年的“双防”*策却已悄然行至十字路口,接下来如何进行,这是决策层艰难权衡和仔细思量的一道难题,同样也是基金面临的难题。此外,不确定性因素也加剧市场波动,基金操作难度进一步加大;而另一方面,基金的调仓意愿往往受到投资者和市场的双重“掣肘”,在目前脆弱的市场心态下,基金的任何举动都有可能给市场造成影响,并将波动进一步放大。
显然“5?12”地震对基金业的影响不仅仅只是旗下股票损失这么简单。突如其来的地震不仅打乱了基金原有的调仓计划和步骤,更在应变能力、对未来宏观环境的变化判断等方面给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出了一道难题。
“时间,我们需要时间来消化地震将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基金从业人员对这么说。“目前基金经理都很谨慎,他们不愿意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恒泰证券基金分析师段*芳博士这样表示。
多难交煎的基金
2008年整个基金业流年不顺。第一季度由于股市低迷,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净值平均下跌22.58%,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净值平均下跌20.81%,二类基金加权平均下跌21.98%。去年风光的股票型基金一落千丈。20%的净值缩水幅度已经触动部分基金投资者的“神经”,挑战其“容忍限度”。4月至5月,新基金密集发行,里面不乏实力雄厚的基金公司,而不少基金因募资不理想,纷纷延长募集期限。尽管不少基金发布公告斥巨资自己购买自家的基金,购新基者人数依然寥寥。
于是出现了这种尴尬:第一,基金弱市销售难抵投连险。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一款名为“平安聚富步步高投资连结保险”的理财产品热卖。虽然投连险产品2%的管理费比一般股票型基金1.5%的管理费高,但这款产品销售规模已经超过140亿。这与目前新基金发行状况形成了强烈对比。基金公司使出浑身解数,给银行比以往更高的佣金、延长发行期、深入渠道培训等,发行结果依然不如人意,业内品牌、业绩一流的大型基金公司募集到十几亿的规模已经算良好,值得庆幸。
第二,新基发行机构化,散户正在抛弃新基金。去年9月股票型基金“闭门”前的最后一只基金???华夏复兴基金,户均持有份额仅为5211份。而刚结束的诺安灵活配置基金户均持有份额为8.12万份。
“就看二、三季度了,一定要打翻身仗。”不少基金经理冀望未来基金业绩能有所增长。然而在突如其来的地震对中国经济具体影响命题没解析完的情况下,基金经理的压力和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
调仓计划被打乱
按照有关人士的预测,大地震等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对上市公司业绩、投资者心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日本1995年1月17日阪神地震后,日经225指数从1月17日的19241点开始一直下行,至1月23日17785点止跌,期间4个交易日下跌7.6%,其中银行、地产类个股普遍下跌。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此次震灾中,四川灾区工业企业遭受重创,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70亿元人民币;仅央企就超过300亿元。事实上,地震巨灾究竟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尚待全面评估。基金必须分析这些负面影响,判断中国未来*策可能行进的轨迹,然后按照这个轨迹谋篇布局。
数据显示,当前基金的持仓比例普遍不高,这从5月20日沪深两市跌幅和基金净值下跌的跌幅对比就可见一斑。5月20日A股市场出现近期少见的大跌走势,其中上证指数的跌幅达到了4.48%。但封闭式基金价格指数的全天跌幅仅为3.64%,而开放式基金净值跌幅加权平均为3.86%,两者远远小于同期指数跌幅,显示基金的仓位普遍不重。
在宏观调控压力加大、四川大地震损失未明的背景下,目前市场各方持股心态依然较为脆弱,也决定了金融、房地产等周期性行业的调整压力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释放。
一位基金经理透露了持仓计划:“在现在这种敏感时刻,我选择以不变应万变。目前热点混乱,指数是上是下都显得非常困难,维持原来的仓位,少换手是权宜之计。”
“地震打乱了原来的操作计划,观望显得非常有必要。”北京一位基金经理观点相似。
另一方面,众基金经理不敢轻举妄动亦与*策导向有关。5月20日有报道称,证监会点名批评两只基金抛股行为。据报道,被点名的基金称,抛售股票是因为自己的投资策略,而制定的投资策略根本是为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他表示如果我们对某只股票的未来不看好,认为这只股票涨到了合理价位却继续持有它,这是我们不能做到的。抛售股票不是与地震有关,而是在公司制定的投资策略中,但正好出现地震,只是碰上了。
根据Topview数据显示,基金确实在震后的股市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在5月13日之前5个交易日中,基金在总量上仍是净卖出,卖出量达到11亿元,其中,银行板块遭到基金抛盘,净卖出达62.4亿元。但5月14日至5月16日,基金托市资金入场明显。三个交易日,基金净买入资金量高达99亿元。
显然,在地震情况下,“社会责任导致利润取向的企业不得不承受短期的过大压力。谨慎成为目前最好的态度和策略。”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