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为什么我的手受伤后乌黑了?”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患者经常会这样问护士。
许多患者受伤几天后,患肢出现大片淤血或乌血的症状。这是因为当人体出现骨折或者外伤时,周围的软组织造成伤害会出现出血的情况,也就是说血管受损,导致出血。
如果出血量相对较小,大部分会被自身吸收。如果骨折患者出血较多,会出现局部肿痛,并出现大量皮下瘀伤,也就是瘀血。皮肤的瘀血会被细胞吸收一般来说彻底的消散需要2~3周。
消散瘀血选择热敷还是冷敷?
一般早期患者需要积极进行冷敷,目的是冷敷能起到缩血管的作用,从而减少出血。早期受伤时请勿采取热敷、活络油推拿按摩等等方式进行活血散瘀。
局部受伤超过24小时以后才可以选择热敷,有助于活血化瘀,促进淤青的消散。另外就是可以配合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外敷及口服。
其实骨折的恢复时间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代谢情况、有无其他基础疾病、以及受伤的程度等等情况有关系。身体骨折的部位不同,其恢复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骨折的分期,一般是指骨折愈合的分期,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三期:
第一期是血肿机化期,骨折出血后局部血肿形成,血肿由肉芽组织、纤维组织所取代。此期一般需两周左右完成。
第二期是原始骨痂形成期,由于局部膜内化骨的形成,可以形成内骨痂及外骨痂,此期为软骨内化骨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一般需要4到8周的时间。
第三期是骨痂塑形期,骨痂塑性期是指骨髓腔再通,通过骨的改造恢复骨头原本的形状,在放射学上一般情况下是骨折的痕迹完全消失,这个时间一般需8到12周。
对于扭伤或拉伤,可以使用“RICE”急救法。“RICE”是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这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这四个单词的意思分别是:
1.Rest(休息):停止运动,避免导致受伤部位进步一损伤,切记不要对受伤部位进行按摩、扭转和牵拉等。
2.Ice(冰敷):用冰块或冷毛巾冷敷受伤处来减轻疼痛、肿胀和肌肉痉挛等症状。
3.Compression(加压):为防止内出血,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包扎,但切忌包扎得过紧,从而影响血液循环。
4.Elevation(抬高):如果受伤部位在胳膊上,可以将受伤的胳膊抬高至心脏位置即可,这样能够使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有利于受伤处恢复。
科室简介
创伤骨科是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惠州市重点培育学科、惠州地区创伤重点救治研究中心之一。病房现有正式床位45张,年完成手术余例。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正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7人。学科内多人在省、市内相关学术组织中担任委员。本科室专业特色鲜明,重点特色技术项目优势明显。开通院前急救→创伤急诊→手术室→ICU→创伤骨科病房救治一体化的快速综合创伤救治体系,为快速抢救患者提供有力保障。
科室医疗技术特色鲜明,在肢体严重创伤的急、危、重症救治积累丰富经验,形成了以四肢骨关节损伤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为技术特色,在严重肢体外伤性或发育性畸形的外科矫形、顽固性骨髓炎(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严重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肢体毁损伤的显微重建修复、四肢骨折的微创技术、老年骨折的综合治疗、臂丛与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四肢运动损伤的治疗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近年来开展多项具国内水平的新业务、新技术,如采用微创经皮置入股骨近端髓内钉(PFAN)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微创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MIPPO技术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区域内率先开展闭合穿针治疗儿童髁上骨折;骨搬运治疗大段骨缺损、骨感染;3D打印技术指导下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复杂关节周围骨折。学科与医院保持长期合作与交流、紧密跟踪国际最新发展动态,学科将面向新世纪、瞄准国际发展前沿,紧密跟踪国际新发展动态,着力开拓创新性技术,将在显微、微创及导航技术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不断提高肢体创伤救治水平,为伤残患者造福,为人类健康服务。
专家简介
黄东永,创伤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足踝外科委员,惠州市创伤急救专家,惠州市劳动能力专家鉴定委员会专家。从事骨科临床和教学工作近30年,医院进修过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擅长对各类多发伤、复合伤的救疗,对微创治疗四肢骨干骨折、骨盆骨折、复杂的关节周围骨折、关节内骨折;陈旧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治疗、大段骨缺损、骨感染治疗;肢体矫形、髋膝关节置换;肢体毁损伤;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骨折等手术治疗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致力于对各种骨折开展无创和微创治疗。对各种骨病、关节病、关节脱位、肌腱韧带损伤、肢体疼痛、骨质疏松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邹菁,医院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助理,急诊骨科主任,骨外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创伤骨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创伤救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创伤救治专业委员会骨科机器人学组第一届委员,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历,从事骨科专业临床工作20余年。年在第三医院骨科进修。医院创伤骨科进修。曾经系统参加AOTRAUMA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及大师班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系统开展四肢骨折经皮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熟练掌握关节周围骨折、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运用损伤控制理论,指导多发伤骨折的救治,获得满意疗效;规范进行骨与关节感染的诊疗;熟悉儿童骨折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熟悉青少年脊柱、关节、足踝先天性和获得性疾患的筛查和诊疗方法;在国内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多篇专著。
编辑:陈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