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弓的作用
足弓-缓冲运动时的重力反作用
足弓是人类脚的重要结构,可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有了足弓,使足富有弹性,既可以吸收地面冲击,缓冲震荡,又可锁定中足关节,使脚变得坚硬,更好地推动人体行走,同时还可以使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
什么是扁平足?
扁平足(平足)指的是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称为足弓塌陷。
平足不等于平足症,如果平足者合并有疼痛等症状时,才被称为平足症。平足症是指足内侧纵弓平坦,负重力线不正常,出现疲乏或疼痛症状的足扁平畸形,先天性或姿态性导致足弓低平,足部软组织松弛,跟骨外翻等畸形。
扁平足的日常表现
1.疼痛
通常位于足底内侧(后足后内侧疼痛),且于长期站立或行走后加剧,且常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现象。偶尔疼痛也可位于踝关节外侧外踝附近,这是由于足弓塌陷造成后足外翻,继而腓骨与跟骨相撞击的结果。
2.肿胀
疼痛关节外肿胀,以足舟骨结节处为主。
.步态异常
患足疼痛及足弓塌陷可造成跑步甚至行走能力下降,步态异常,如外八字步态。
4.其他关节异常
可对身体的其他关节造成影响,如因患足的过度外翻及内旋,造成膝关节代偿性外翻及髋关节代偿性外旋等,继而可能引发膝、髋、下背等部位的疼痛和关节炎。个别平足的患者可能以下背痛为惟一的症状。
5.严重平足畸形
可见足踝部其他关节受累,如距下关节和跗横关节的柔韧性降低甚至僵硬。
6.平足症
可同时伴发有跖筋膜炎、跗骨窦综合征等。
扁平足的危害
运动损伤
扁平足患者走路和运动时,由于鞋底内侧、鞋跟外侧容易出现磨损,很容易造成足部关节受伤。
足部疾病
扁平足患者后脚跟内侧容易磨损,因此长时间行走之后会感觉到疼痛,足底的血液循环能力也会变差,从而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拇趾外翻、鸡眼等足部疾病。
骨骼异常发育
扁平足患者足弓支撑力弱,舟状骨向下塌陷,引起脚底韧带被拉长,脚跟、小腿后侧和膝盖都会受影响,关节左右两侧韧带张力失衡,可以引起膝关节外翻,造成功能性腿短。继续发展下去,会危害骨盆,使骨盆、尾椎骨向下位移,引发大腿、骨盆旋转倾斜,最终形成脊柱侧弯、斜肩的体态。
扁平足矫正原理
足后方直列力线与地面垂直是最理想的力线状态(生物效能是最大的)。
如把地面线修正到蓝色线状态,就可以获得最好的力学效应。我们所要做的,是把空的倾角填充起来,以保持获得很好的对线。这也是我们设计矫形足垫内侧倾角的角度来源。倾角4~6°为正常范围,足垫的设计选择平均数5°。
所有矫形足垫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足踝处在中立位。
功能性扁平足
使用本体感受足垫主动锻炼足弓相关肌肉,使其恢复提升舟状骨、楔骨和跖骨形态位置的能力。
结构性扁平足
一般是将足纵弓的跟骨、距骨、舟状骨、楔骨、位置进行归位,使其恢复到正常角度,上述角度包括舟状骨高度、舟状骨侧凸距离、跟骨外翻角度。
结构性扁平足与功能性扁平足判断方法:
让患者面向墙壁足尖踮脚,后跟抬起,如果纵弓出现就是功能性扁平足(也称活动性扁平足)。如果踮脚时后跟几乎不能抬起或抬起后纵弓没有出现,即是结构性扁平足(也称僵硬性扁平足)。
人体力学步态矫正足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