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感染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f2yoh3ab
TUhjnbcbe - 2020/7/10 12:18:00

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特色农业


近年来,爱辉区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紧扣特色、规模、品牌、效益环节,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常规低效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递减,以优质米、绿色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为主的绿色、特色产业呈现出蓬勃兴旺之势,农业发展走上了特色路。


    爱辉区利用土地、气候和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这里平原耕地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于种植蔬菜、瓜果、白瓜子等特色品种。山区耕地耐旱抗涝,宜种植马铃薯、燕麦、芸豆等特色品种。气候资源优势明显。爱辉区横跨4、5、6积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种植北药、浆果等耐寒作物。独具生态资源优势。爱辉区地处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圃和基因库,全区野生动植物种类达486种,是我国重点北药开发基地和天然绿色食品基地。


    近年来,爱辉区依托优势,突出发展高产高效作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原料基地、打造对俄蔬菜出口加工基地、推广特色作物种植,确定了“近郊乡镇绿色瓜果、蔬菜种植带,平原乡镇优质玉米、水稻、大豆种植带,山区乡镇高产小麦、燕麦、芸豆、马铃薯种植带”的特色农业发展布局。通过深入村屯帮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今年全区种植玉米23.3万亩,水稻10780亩。把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与产业项目生产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先后建设燕麦深加工、水飞蓟种植加工等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与企业签订种植收购订单,落实燕麦780亩、水飞蓟6000亩。加快对俄蔬菜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完成20栋日光温室和20栋大棚建设,出口蔬菜达到3万吨,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民发展蔬菜种植。以北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为主体和依托,集中打造“爱辉区中俄农业合作生态示范园区”,全面提升爱辉区境外农业开发合作水平。通过宣传、示范和*策引导,今年,爱辉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大豆种植面积同比下降19.2%,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同比分别提高221%、139%,全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特色作物种植地摆木耳350万袋、*烟1995亩、西瓜5055亩。


    为确保农业生产形成特色产业格局,爱辉区在保障措施上坚持依托共建整地、规模经营、科技示范、*策补贴等措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利用场区共建契机,借助农场现代化机械、先进栽培模式和管理经验,调动大型跨区机车46台(套),实现跨区秋整地面积21.6万亩,高标准完成秋整地105万亩,其中,深松整地51.3万亩,4个村实现农场模式化栽培整村推进。坚持把规模化经营作为实现标准化、机械化的前提,鼓励土地适度向经营大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流转,制定了相应补贴*策,同一地块连片种植玉米规模经营300亩以上,每亩补贴30元;大豆规模经营500亩以上,每亩补贴10元,并优先安排农田基本建设,优先安排农业保险指标,优先组建农机合作社,优先立项和重点投入,区级企业在录用人员时给予优先考虑,有效推进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高标准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积极开展新作物试验攻关,大力推广大豆大垄密植、玉米早高密等模式化栽培技术。


    近年来,爱辉区特色农业成效明显,绿色食品产业不断壮大,全区已有77个农产品和水产品获得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120.5万亩土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2.18万亩耕地获得有机大豆产地认证。


        市委书记刘刚(前右一)察看爱辉区“三带百村工程”建设


    省农委主任王忠林(右二)检查爱辉区新农村建设工作


    爱辉区北方寒地冷水养殖初具规模。图为工人正在向箱投放鲟鳇鱼。


    近年来,爱辉区西峰山乡打造特色品牌—地摆木耳。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f2yoh3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