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黄贤君
年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原空军医院院长,医院院长裴国献教授领衔完成的“严重战创伤骨缺损修复救治体系与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荣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搜图编辑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国家科技类奖项的最高奖项之一,这是来之不易的荣誉,其中凝聚了我和团队数十年的心血,特别感谢团队协作付出的努力。”裴国献表示,“我是一名骨科医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创伤救治研究临床工作,以往的系列研究成果和经验,可为未来我在深圳推进建设高水平的创伤救治研究平台奠定良好基础。”
裴国献此次获奖的课题是“严重战创伤骨缺损修复救治体系与关键技术”。严重肢体战创伤具有骨缺损范围广、软组织创伤重、感染率高和致残率高等特点,传统修复方法截肢率高达77%。为此,裴国献及其团队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围绕骨种子细胞筛选和扩增、神经血管与骨的同步构建技术及分子机制、临床转化关键技术等开展研究。
在其研究攻关过程中,实现了严重战创伤骨缺损修复救治体系的系列重大突破:针对长段骨缺损首创组织工程骨再生修复技术,实现由移植变再生;针对超长骨缺损首创3D打印假体仿生修复技术,实现由机械变仿真;针对感染骨缺损首创抗感染活性骨同期修复技术,实现由延期变同期;针对复合骨缺损首创“桥式移植”同步修复新术式,实现由截肢变保肢,系统解决了严重战创伤骨缺损修复难题。
在研究过程中,裴国献分别于年和成功开展2例异体单手移植(国际第3、4例)及1例异体双前臂移植,开创亚洲异体肢体移植的先河,被誉为亚洲异体移植第一人,其研究成果被评为年度“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
裴国献还带领团队实现了四个肢体同时离断再植成功,成功开创下肢毁损性创伤避免截肢的“双桥式移植”新术式,突破了此类创伤濒临截肢、大段骨缺损难以修复的禁区。同时还成功开展了3例十指离断再植手术,在世界目前仅有的32例十指离断再植成功案例中,创下了多项纪录。美国显微外科之父、前国际显微外科学会主席哈利·本克(HarryBuncke)评价:“这一手术标志着中国的显微外科技术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年8月3日,裴国献带领团队用“种”骨头的方法,为患者“再生”了缺损的胫骨,这也是世界首例通过组织工程方法修复的长度超12厘米的负重骨骨缺损病例,实现了国际性难题的重大突破。此项技术的成功,是组织工程骨这项再生医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重要开端,实现了组织工程再生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重大突破,课题组受邀牵头制定我国首部组织工程骨通用技术标准。
搜图编辑
年,裴国献担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医院院长。期间,裴国献建成了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与数字外科创新中心,致力于在3D打印外科、智能外科技术、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基于临床转化应用、打通临床“最后一公里”的研究定位,开展系列创新性研究。
裴国献作为著名创伤骨科专家,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50余年,在严重肢体创伤救治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理论和技术成果,具有深刻的临床造诣与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名外籍专家、1个国际组织。
作者单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