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给宝宝剪指甲的时候,看着孩子丁点大的指甲很揪心。不剪吧,怕长长划伤自己。剪吧,孩子各种不配合,又怕误伤他。而且,剪多少?什么时候剪?如何剪……小小指甲,真是叫人各种为难。
那么,到底怎样才是护理指甲的正确做法呢?您接着往下看。
首先,宝宝的指甲应该多久剪一次?
足月新生儿的指甲普遍都超出了指端,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就可以抓破自己的小脸,所以,出生一周左右,就可以给宝宝剪指甲了。小宝宝的手指甲普遍长得快,每天以0.1毫米的速度生长,一般三天左右剪一次即可;的生长速度较慢,半个月左右剪一次就可以了。
说完了时间,接下来我们讲讲如何具体操作。
1.选择好时间和工具
大家可以选择在宝宝睡着后,用婴儿专用安全指甲刀修剪。这种指甲刀的钳口比较窄,弧度比较合适,能更好地贴合宝宝的指甲。另外钳口通常是内嵌的设计,有些品牌的指甲刀在钳口处还会有保护套,能够较好地避免在剪指甲的过程中,不小心剪破宝宝的手。
2.不要剪成弧形
修剪时,大人可以用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同时固定宝宝的手指。用大拇指轻轻下压宝宝的指腹,将指甲露出来。先剪指甲顶端,再向两端修剪,只要剪至与指头齐平即可。切忌,不要剪成弧形。指甲两侧的角不能剪得太深,否则长出来的指甲容易嵌入软组织内,成为嵌甲。嵌甲会损伤指甲周围的皮肤,造成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引发甲沟炎或其他炎症。
什么是“嵌甲”呢?简单来讲,嵌甲指的是指甲向手指或脚趾的肉内生长,甚至直接嵌入到肉里。嵌甲再加上脚趾的封闭环境,很容易滋生细菌。所以,为了避免宝宝出现甲沟炎,家长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一定要特意用清水冲洗两侧指甲沟。
3.检查一遍边缘
修剪后妈妈可用自己的指腹沿宝宝的指甲边触摸一圈,如果感觉还有锐利的棱角,可以用专用的婴儿指甲锉稍微打磨一下。注意,要是看见宝宝指甲旁长出倒刺,或是指甲没有完全剪断,都不可强行拔出,否则会伤到其他皮肤,甚至引起感染。可用指甲剪将其修剪掉。
最后,万一出现失误,又该怎么处理呢?
家长要牢记,一旦不小心剪破了宝宝的皮肤,要先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再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如果伤口不再出血或出血很少,那么不用包扎,保持干燥即可;如果伤口出血比较多,可以暂时在伤口上贴上创口贴,止血之后,依旧保持干燥。
总之,选择好给宝宝剪指甲的时间及工具,注意不要剪成弧形,剪完再检查一遍边角。掌握好宝宝指甲生长周期,定期修剪。就可以让宝宝拥有安全美观的指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