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里,B超是最常见的影像诊断仪器之一,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在B超扫描前,医生会在你的腹部涂上一层黏黏的、凉凉的液体的液体,那这种半凝固半流体状态的液体到底是什么?会不会对人体有害呢?
B超其实就是超声影像检查的一种,它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穿过人体,但在遭遇不同组织之间时会在表面产生反射波,然后通过计算这些反射波成像,简单了说它就是探测人体内部的雷达。目前,超声的发展突飞猛进,在B型超声基础上,演进出了如内镜超声、超声造影、三维成像、弹性成像等新技术。不单单只有B超一种超声影像诊断,B只是一个代号,还有A超、D超、M超。
A超:又称一维超声,是最原始的超声检查。
D超:多普勒超声,它利用回波的多普勒效应判断结构的运动方向,对血流听诊、测速,获得横断面、纵剖面及侧面投影图效果非常好。
M超:使用单波束超声扫描心脏,对大血管与心脏运动以采样点与时间变化曲线形成的超声图像,它能显示心脏血管的运动,所以M超主要用于检查心脏和动脉等搏动器官,诊断心血管疾病。
所以,各种B超检查的原理就是超声波成像,而声波在连续界面上的传导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但人体内部结构复杂,所以会形成各种回波,超声检查设备会过滤掉这些噪声,最后处理成图像。声波也是一种波,它会在分界面折射和反射,而超声探头无论怎么贴合,探头和人体之间都存在空气界面,最后到达身体内部的声波大打折扣,为避免这种现象,所以就会用这种黏糊糊的液体充当超声探头和人体直接的过度介质。
这种黏糊糊的东西叫做超声耦合剂,其声阻抗与人体软组织相近,这就避免多次反射的损失,也会让所需的超声功率降低,一般这种超声耦合剂的成分是三氯羟基二苯醚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凝胶,三氯羟基二苯醚含量为0.29%-0.32%,对常见病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超声耦合剂的要求是导声性能好、图像清晰、分辨率高等声学特性的要求,还必须和人体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无毒、无刺激性、容易涂抹与清除、不损伤仪器探头。
所以,它让扫描探头在人体表面自由滑动的同时,也对探头起到了消毒作用,可以避免相互的交叉感染。一般做完B超检查后,医生会给我一些餐巾纸,把这层黏液抹干净就行了,不太会有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如果实在是觉得有卫生问题的话,还是回家冲一下澡即可。
来源:上海科协、科普之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