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感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8旬老人从卧床半年到独立行走是他们用精湛
TUhjnbcbe - 2025/3/28 16:50:00
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骨科程思博士、柯珍勇副教授、研究生林路(从左至右)与患者合影

(上游新闻记者喻舒)“慢慢把腿抬起来,尽量与身体成直角,对的非常好,再慢慢放下……”日前,重庆医院骨科病房的护士正在指导患者高婆婆进行出院前最后一次腿部的功能性康复训练。术后已经能够下地行走的高婆婆笑容满面,看起来精神很好。然而,就在半月前,她还在为了半年来持续加重的腿痛顽疾辗转求治,却屡屡碰壁,始终无果。来到重医大附二院骨科就诊,让高婆婆在绝望时看见了曙光。

护士正在指导高婆婆做康复训练

高龄+重度腰椎管狭窄+心衰真的不能手术吗?

家住九龙坡区的高婆婆今年80岁高龄,退休前是一名中医骨科医生。她患有腰椎管狭窄症十余年,一直靠药物和理疗等保守治疗控制。直到今年5月,高婆婆的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双下肢尤其是左侧下肢剧烈疼痛、会阴区疼痛的症状,且通过往常的保守治疗已经无法缓解。这让高婆婆行走变得异常困难,半年来几乎只能卧床;夜不能寐,只能依靠药物和热敷才能入睡。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高婆婆十分清楚自己的病情,她在症状一开医院就诊,核磁共振结果显示,高婆婆的腰椎管狭窄已经发展到重度,且合并了马尾神经损伤,需要靠手术才能缓解症状。但是,除了腰椎管狭窄,高婆婆还患有多年的风湿性心脏病,引发了心衰。高龄+心衰的手术风险,医院的医生也纷纷知难而退,不愿为高婆婆手术,冰冷的现实摆在眼前,高婆婆一度心灰意冷。

病情迫在眉睫要做手术!

10月3日,高婆婆来到重医大附二院心血管内科进行风湿性心脏病的随访和住院调理治疗,期间偶然一天,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邓忠良教授正在上门诊,抱着一丝希望,她请心血管内科相熟的医护人员帮忙加了邓忠良教授的门诊号。门诊咨询中,邓忠良教授询问了高婆婆的病史并细心查看了她以往的病例和最近的核磁共振结果,经过充分评估后,邓忠良教授认为高婆婆符合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指征。

“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具体表现为,多数患者步行约一二百米或站立约数分钟或十多分钟即感到一侧或两侧小腿和足部出现疼痛、麻木、酸胀和无力,或有明显的沉重感,如同双腿灌满铅,以致不能继续行走,而高婆婆间歇性跛行的现象已经发展到几乎一下地腿部就疼痛难忍,导致她需要长期卧床。然而,对于80岁高龄的老人来说,一旦长期卧床,骨量会成倍丢失,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或泌尿系等器官感染、下肢血栓问题、压疮都会接连出现,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高婆婆的腰椎管狭窄已经合并马尾神经损伤,一旦救治不及时,神经损伤无法逆转,重则出现大小便失禁。”

邓忠良教授谈到,除了手术之外,任何保守治疗方法都不能使狭窄的椎管变得宽松,也就不能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因此,高婆婆需要尽快手术。

半年来的求医之路让高婆婆几近崩溃,尽管手术的确存在风险,但邓忠良教授毅然决定为病人解决难题。曙光终于出现,邓忠良教授让高婆婆办理骨科住院手续,决定为她尽快安排手术。

为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骨科专家团队多次会诊

为了将手术风险尽可能降低,科室邓忠良教授、尹良军主任、刘小琴副护士长、柯珍勇副教授、楚磊博士和程思博士针对具体的手术方案进行了讨论。

为高婆婆进行开放性手术还是微创手术?传统的开放手术一般是腰椎后路直视下去椎板进行椎管的减压,具有减压彻底,不易复发的优势,但切口大、软组织及骨、关节结构破坏多等缺点。

微创手术则是采用微小切口或穿刺通道,运用特殊的椎间盘镜等器械和装置,在影像仪器监视下或导航技术引导下,使用各种微型的手动或电动器械和器材,在可视条件下完成整个手术过程,具有损伤小、操作精准度高、缩短康复时间等优势。综合考量,最终骨科专家团队决定为高婆婆进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拟定了安全的手术方案,骨科专家团队仍未掉以轻心。术前,骨科专家团队召集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的专家团队,就如何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进行了详细讨论。经心血管内科专家评估,高婆婆目前的风湿性心脏病控制较好,可以考虑手术。

凭借精湛且高效的技术温情救助病人

最后,手术在科室邓忠良教授和尹良军主任的指导下,由骨科脊柱团队的楚磊博士担当主刀,程思博士做助手,手术预估了难度、预防措施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治疗措施,将高婆婆的病灶成功摘除,术后,高婆婆的左侧下肢疼痛症状已经明显缓解,骨科医护团队继续结合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让高婆婆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好。

护士正在查看高婆婆的康复情况

重医大附二院骨科脊柱专家团队通过精湛技术和医者仁心悉心救治病人,对于高婆婆而言,感激是无法尽述的。采访中,高婆婆向记者说起一件令她分外感动的事。

原来,因为病灶在腰部,术中高婆婆必须保持俯卧位,但由于她年事已高,还患有心脏疾病,对俯卧位耐受很差,邓忠良教授考虑到这一情况,在充分评估了高婆婆的耐受时间后,要求骨科医护团队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高效完成。最终,手术约30分钟就顺利完成,而相同的微创手术,常规的完成时间在1小时左右。

“我真的很感激重医大附二院的骨科专家团队,从屡次被拒绝手术到顺利做完手术,从只能卧床到可以独立下地行走,一切的艰辛都是值得的。我从未遇到过这样体贴病人的医护团队,是他们的温情暖心让我相信,医生时刻都在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高婆婆激动地说。

据悉,重医大附二院骨科脊柱团队以脊柱微创为特色,以服务广大患者为宗旨,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脊柱微创PVP、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脊柱肿瘤等取得良好效果,填补了西南地区的空白。对脊柱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等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经皮固定及融合术、小切口微创手术等微创技术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8旬老人从卧床半年到独立行走是他们用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