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长期发作会引起关节相关部位的疼痛以及畸形等病变,但这类病症往往容易与其他关节类疾病的发病症状混在一起,因而很多患者在治疗措施选择上往往会出现错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导致病情越发严重。其实,主要有五类关节性疾病往往容易和痛风混淆,让患者无法分辨,大家要引起重视。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该病常见于青、中年女性,常表现为游走性、对称性关节炎,血尿酸不高,类风湿因子多阳性,关节间隙狭窄,甚至关节面融合,好发于手指等小关节和腕、膝、踝等关节,但其与痛风所致的骨质缺损明显不同。
二者都有关节疼痛的症状,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痛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病理不同,痛风是由于体内过剩的尿酸在关节处形成结晶,引发剧烈疼痛的病症。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免疫机能由于某种原因出现异常,免疫细胞将自身组织误认为是异物并进行攻击,从而引发炎症。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是一种疑难病症,所以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采取抑制疼痛的疗法或者对患处进行外科手术等。二是表现不同:
第一,痛风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而风湿病患者中女性占七成,特别是20-40岁的女性居多。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4左右。
第二,痛风发作时一般只有一处关节疼痛,而风湿病的特征则是两处以上关节同时发作。
第三,痛风发作时疼痛比较剧烈,持续大约1周会自行消失;而相比之下,风湿病的疼痛则是缓慢增加。当关节肿痛后,炎症会逐渐扩散至全身,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关节变形、受损。
第四,痛风最初发病的部位一般在跖趾关节等下肢关节,而风湿病多是在手指关节等上肢关节发病。
假性痛风
该类疾病为关节软骨钙化所致,常出现于老年人群体的膝关节中,急性发作的症状跟痛风很像,但血尿酸值不高,关节滑囊液检查含焦磷酸钙结晶或磷灰石,X线片示软骨钙化。假性痛风多见于膝盖等大关节处,疼痛程度比痛风略轻,且肿痛持续时间较长。假性痛风患者中高龄者居多,男女比例几乎相同。一般只需清洗关节即可消除症状,无需长期治疗。
蜂窝织炎
该类病症往往与痛风混在一起,因为痛风发作时会出现关节周围软组织红肿的症状,如果忽视关节本身症状,那么会被认为是蜂窝织炎,后者血尿酸不高,但畏寒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更突出,但关节痛的表现往往不明显。
化脓性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的血尿酸一般不高,滑囊液内含大量的白细胞,培养可得致病菌;而创伤性关节炎常伴有较严重的受伤史,可作相关鉴别。
其他疾病
痛风急性期应与红斑狼疮、复发性关节炎及银屑病关节炎相鉴别,而在慢性期则应该与肥大性关节病、创伤性及化脓性关节炎等后遗症鉴别,血尿酸的检查有助诊断。
临床上,从就医的人群来看,曾被误诊耽误病情的人并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检查的不彻底、不明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病史询问不认真,对关节炎的特征询问不细致。由于痛风病程长,不同阶段就诊者其主诉也不同,有些医生常常会忽视既往病史和与本病相鉴别的其他疾病的病史、症状的详细询问。
第二,由于本病病程长,发病年龄较大,且常合并其他疾病,仅凭一两次阴性检查结果并不能否定本病的诊断或者肯定与痛风相似的其他疾病的诊断。
第三、忽略了必要的检查、化验,主要是血尿酸的化验、关节腔滑囊的检查、痛风结节活检、关节X线摄片等。
特别提醒:痛风早期症状轻,不易诊断,一般临床检查很容易误诊为其他骨科病症。因此患者一定要将自己的情况详细的讲述给医生以作判断,同时一定要采取立体的、多层次的检测方法,科学判断患者病情,做到“早检查、早治疗、早康复”。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中医痛风问题咨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