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感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跟骨骨折后严重肿胀,为什么会ldquo
TUhjnbcbe - 2020/10/11 5:37:00

跟骨骨折大多是由距骨在跟骨上的直接垂直负重,少部分可能由于扭转力造成。低能量损伤只引起足跟部轻微肿胀和瘀斑,而高能量损伤时会导致足跟部明显肿胀,出现皮肤水泡,呈血性且发亮。

也就因为这样,很多患者受伤致跟骨骨折住院,本打算消肿后就安排手术,没想到越来越肿,而且出现了很多水泡,最后只能延迟手术。

怎么就“出”水泡了呢?

外伤肿胀造成局部张力过大而引起水泡,医学上称之为“张力性水泡”。骨折水泡通常出现在四肢"皮包骨"的部位,以肘部(肱骨远端骨折、肘关节脱位)、膝部(胫骨平台骨折)、踝部(胫骨pilon骨折、踝关节骨折、跟骨骨折)、胫骨干以及桡骨远端骨折为易发部位,大多在急性损伤后24-48小时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水泡呢?

跟骨骨折发生时,局部软组织(特别是肌肉)也同时受损而出现肿胀,由于皮肤弹性有限,肿胀后皮肤变“紧”,局部压力增加,血管、淋巴管受压,血流回流阻力增加,加之血管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增多,骨折后出血使局部压力更高,渗液在表皮、真皮之间薄弱处积聚形成张力性水泡。骨折后,局部组织损伤程度不同,压力也不均,压力更高处会最先产生张力性水泡。如果小血管损伤较重,出血明显会形成血泡。血泡表明皮肤全层损伤,提示伤情较重,局部软组织条件差。

水泡/血泡危害?

水泡的出现提示软组织损伤较重。伤得越重,肿胀越重,水泡越多。这既增加了伤口感染的几率,又影响了手术的正常进行,延误骨折的治疗。有学者认为,水泡周围的皮肤尽量不做切口,因为皮肤坏死和感染的发生率很高。

围术期跟骨骨折后张力性水泡的常规预防?

抬高患肢:

骨折部位应高于心脏水平,及时复位骨折并良好制动。在临床护理中,常利用患肢的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张力性水泡发生的机会。早期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简单有效地消肿。

冰/冷敷:

使微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减少损伤血管的出血及渗血。冰敷的消肿功效可有效减少张力性水泡的发生,为骨折治疗赢得宝贵手术时机。

药物治疗:

包括口服药和静脉用药。口服药如威利坦缓释片,静脉用药的药物有20%甘露醇、β-七叶皂甙钠、利尿剂和骨肽注射液。主要作用是消除局部组织的肿胀,有些药物同时具有抗炎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一旦出现水泡,如何处理才好?

抽取泡液和VSD应用

水泡“皮”是一种良好的天然生物敷料,保留泡皮可显著减少疼痛并能有效预防皮肤坏死。水泡直径大于1cm以上时,可用5ml的注射器在水泡的最低部位穿刺抽液,抽液后用棉签轻轻挤压,使表皮贴紧,防止感染。若出现渗出,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若引流不畅,抽取生理盐水10-20ml冲洗管道。

局部烤灯

若骨折患者患肢局部肿胀严重,渗出液较多,可采取局部烤灯可促进水泡表面干燥,从而缩短病程。护理时需注意烤灯与患处的距离(30~40cm)及时间(20min),以防灼伤。

如果水泡皮已“蹭掉”,

表面可涂磺胺嘧啶银乳膏或湿润烧伤膏。

对于严重肿胀,

考虑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应及时切开减压。

总之,跟骨骨折发生后应使伤部制动,以免加快伤部充血和肿胀,抬高患肢,适当活动,早期局部冰敷,快速消肿才能不耽误下一步的治疗时机。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针对跟骨骨折患者,我们要有效告知疾病相关健康宣教,使其积极配合我们,这样才能加快康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医院刘清宁)

参考文献:

[1]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第六版.

[2]董翠珍,程云,孙丽萍.骨折后张力性水泡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02:63-67.

[3]朱逸芸,季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张力性水泡的预防及护理分析[J].上海护理,,29(7):-.

精彩内容推荐: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当糖尿病患者遭遇创伤性骨折,会怎么样?

创伤后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与适应症——以开放性骨折为例

EUGMS声明-老年人骨折预防策略

专家共识:含银敷料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温馨提示

投稿邮箱:hulizixun

.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骨骨折后严重肿胀,为什么会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