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感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赵彩彦教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热点与误区
TUhjnbcbe - 2020/11/8 13:02:00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然而抗菌药种类繁多,「用哪种、什么时候用」成了广大医生关心的用药难点、重点。在第五届京津冀感染肝病高峰论坛上,医院赵彩彦教授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热点与误区”学术讲座,对抗菌药的选择作出详细讲解,肝胆相照平台对会议进行直播,并对该讲座内容进行整理,现分享如下。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看完整视频

“大万能”的神话

碳青霉烯类

?代表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帕尼培南。

?药代动力学:

·半衰期:厄他培南约4h,其它约1h;

·有两性离子特性,能渗透至所有组织内。

?抗菌谱和适应症:抗菌谱极广!

?对肠杆菌科细菌有很强活性,ESBL稳定性很高;

?糖非发酵菌;

?需氧G+菌:链球菌属、MSSA等;

?厌氧菌。

注:亚胺培南不能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适用人群:

1.多重耐药G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

2.需氧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

3.免疫缺陷患者尚未查明病原菌的经验治疗。

碳青霉烯类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碳青霉烯治疗失败的病原学考虑

?MRSA、肠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天然耐药);

?部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杆菌;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E);

?非典型病原体。

糖肽类

代表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误区

?青霉素G、氨苄西林、一代头孢都是“低级别”的抗菌药,严重感染不会选择使用。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三代/四代头孢、碳青霉烯、万古霉素等肯定都比上面的药物疗效更好。

链球菌

A组(S.pyogenes)

B组(S.agalactiae)

C组

?可以出现皮疹、水泡、坏死性筋膜炎(疼痛剧烈)

金葡菌TSS:除了非特异性中*表现外,弥漫性红斑疹,常开始于躯干,逐渐蔓廷到四肢到手掌足底,1-2周开始脱屑。部分与月经相关。

外*素或TSST-1诱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或*素的直接作用导致毛细血管渗漏、低血压。

?抑制*素的产生:克林霉素或利奈唑胺;

?抑制细胞因子风暴:IVIG;

?抗菌药物:

MSSA:一代头孢或苯唑西林联合克林霉素;

MRSA:万古联合克林;

链球菌:青霉素+克林霉素;

?外科协助

抗菌药用药选择

β-内酰胺类:MSSA首选用药

万古霉素不是MSSA治疗的首选

用药要点

?链球菌:青霉素联合克林霉素;

?MSSA:耐酶青霉素、头孢唑林,万古霉素不是MSSA治疗的首选;

?MRSA:万古霉素;

?肠球菌:氨苄西林;

?肺炎链球菌:头孢曲松噻肟,二代、一代头孢。

认识抗菌药物的抗炎作用

阿奇霉素

?抑制炎症反应;

?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抑制中性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的趋化反应;

?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

?减少细胞黏附分子表达;

?抑制No\COX-2\MMP\iNOS的释放;

长期低剂量可用于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弥浸性泛细支气管炎、肺囊性纤维化)的治疗。

再谈耐药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伯克霍尔德菌属

对抗菌药的耐药率(%)

常用抗厌氧菌药物的强度比较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E)

?碳青霉烯类:MIC≤8mg/L(MIC8mg/L治疗失败率显著增加),延长静脉滴注时间可获得较高的平均血药浓度,大剂量(如美罗培南2gq8h给药)。

?替加环素:体外证实对产KPC菌株为数不多的有效药物,不同感染部位需根据PK/PD选择不同剂量,推荐联合治疗。

?多粘菌素:杀菌剂(细胞膜)、浓度依赖、E(前体药物/甲磺酸盐),推荐负荷剂量(2-3天才能达到有效药物浓度),HAP静脉与雾化联合(肺泡衬液药物浓度低),不良反应(肾*性和神经*性)。

?磷霉素:杀菌剂(细胞壁)、对NDM有效、广谱、对CRE的影响受地域的影响,不推荐单独使用,组织穿透性好,会使盐负荷加重与低钾。

?氨基糖苷类:慢速杀菌剂,CRE(NDM除外)、肾脏排泄。

?米诺环素:CRE(鲍曼不动杆菌或肺克杆菌),mg,日2次。

?CRE感染的治疗

国内外指南对CRE治疗的推荐

?应对CRE小技巧

部分A类碳青霉烯酶活性在体外能被克拉维酸和他唑巴坦抑制(KPC除外),可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氨曲南对金属酶相对稳定,可以联合。

?依据MIC值选择碳青霉烯类。

?联合治疗。

MRSA

?β-内酰胺类与万古素联合使用

?复方磺胺甲噁唑:对MRSA有效的广谱抗菌药

?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非典型分枝杆菌、卡氏肺孢子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有效(诺卡菌、卡氏肺孢子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首选),但常出现耐药。

?近年用于治疗MRSA感染:

体外药敏显示对MRSA保持较高的敏感性;

多项研究显示治疗MRSA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骨髓炎、植入物感染等显示较好的疗效。

?局限性:阻碍叶酸代谢,加重或造成贫血、过敏、肾脏损害。

?夫西地酸FusidicAcid

?FA结合至核糖体延伸因子G(EF-G)-GDP复合物,抑制多肽链延伸;

?口服吸收好,肝脏代谢;

?蛋白结合率高,在软组织、骨与关节液中有高的药物浓度;

?MSSA/MRSA敏感,对化脓性链球菌效果差;

?-mg每8-12小时;

?主要与利福平、利奈唑胺、米诺环素、磷霉素联合。

人工关节感染MSSA

?利福平+左氧氟沙星(A);

?利福平+SMZ,利奈唑胺,克林霉素、夫西地酸、达托霉素(B-II);

?达托联合磷霉素或者SMZ、左氧氟沙星;

?生物膜细菌;

?疗程:4-6周。

总结

?抗菌药物的应用是一种集理论、经验、技巧、灵活、智慧于一体的艺术;

?评估疗效,及时调整;

?快捷、重复、精准的微生物学证据是升华经验治疗到目标治疗的条件;

?TDM检测有助于精准治疗;

?不断学习:新的药物、细菌的变异与耐药、变化的环境。

专家简介

赵彩彦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感染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委员,河北省医学会理事,河北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省传染病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主任,河北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任《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发表中英文论文余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

征稿

欢迎投稿到邮箱:tougao

igandan.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彩彦教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热点与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