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华制药
新华制药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年11月1日,时任胶东*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参谋长贾若瑜将*从*区卫生部抽调18名战士在牙前县后垂柳村成立了一个制药小组,进行药品的研制和生产,即新华制药厂的前身。
年10月,胶东*区卫生部正式命名制药小组为新华制药厂。起名“新华”,喻意是新中国必将代替旧中国,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华,我们的药厂是新中华的药厂。
年10月,随着全国解放进程的推进,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行*,新华制药厂迁至淄博张店。经过7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H股、A股上市公司,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类、中枢神经类、生物药物等生产企业,拥有化学原料药、医药制剂、医药中间体、医药商业物流四大支柱产业,五大产业园区。
新华制药是亚洲解热镇痛药物生产基地,也是国内重要抗生素药物生产企业,先后通过美国FDA认证、欧盟COS认证。年新华制药固体制剂车间通过MHRA审计,质量体系行业领先。新华制药现有阿莫西林胶囊、阿莫西林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咀嚼片,愿为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提供药物支持与药学服务。
二.青霉素的发现
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年钱恩和弗罗里对之进行分离、提纯和强化,年青霉素药物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抗生素时代,受青霉素发现的启发,以后又相继发现了许多抗生素。
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在青霉菌的周围没有长出葡萄球菌。弗莱明分析出,青霉菌能够产生一种杀灭葡萄球菌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先进,认识不够深刻,弗莱明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来。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HowardWalterFlorey)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年前后,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实现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病的疗效。
年10月,弗洛里和美国*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迅速扭转了盟国的战局。战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广泛应用,拯救了数以千万人的生命。到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士兵。因这项伟大发明,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霉素具有杀菌能力强、*性低,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迄今为止仍是处理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的首选药物。
但青霉素存在以下缺点:
1.不耐酸(口服无效)
2.不耐酶(耐药现象普遍)
3.抗菌谱窄(主要作用于G+)
4.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高)
二.阿莫西林
(一)阿莫西林简介
为克服天然青霉素的缺点,人们利用青霉素的母核进行结构改造,引入不同侧链,得到了具有耐酸、耐酶、广谱、抗铜绿假单胞菌、抗革兰阴性菌等不同特性的半合成青霉素。
阿莫西林是半合成青霉素,在青霉素的基础上引入了两个基团——羟基和氨基,增加了耐酸性,开创了青霉素新的剂型,于年上市。由于引入基团的关系,阿莫西林又叫做“羟氨苄西林”,它解决了青霉素不能口服的壁垒,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口服抗生素之一。
(图1青霉素G)
(图2阿莫西林)
同青霉素相比,阿莫西林有以下特征:
(1)侧链α氨基的引入,改变了分子极性,使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强了抗菌活性。
(2)扩大了抗菌谱,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和厌氧菌都有效,可用于伤寒、副伤寒以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脑膜炎等。
(3)耐酸,可口服,口服吸率可达90%。
(4)不耐酶——可被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水解失活,对耐药金葡菌等无效。
(二)阿莫西林抗菌谱
(三)阿莫西林的适应症
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及大叶性肺炎
耳鼻喉科
中耳炎、鼻窦炎
泌尿系统
膀胱炎、肾炎、尿道感染、淋病
消化系统
消化性溃疡、胆囊炎
皮肤及软组织
丹*、脓肿、溃疡
其它
伤寒、牙槽脓肿、心内膜炎、脑膜炎
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杆菌作用较强,也用于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因此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和质子泵抑制剂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建议首选阿莫西林治疗的疾病
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咀嚼片是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经典的青霉素复方制剂,相互协同,增加抗菌效果,减轻耐药性,具有高效、广谱、耐酶等特点,新华制药为独家剂型。
(一)细菌的耐药性
1.细菌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抗菌药物通过杀灭细菌发挥治疗感染的作用,细菌作为一类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被称为“细菌耐药”,获得耐药能力的细菌就被称为“耐药细菌”。
天然耐药性:细菌染色体决定,代代相传的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细菌在接触抗菌药物后,改变代谢途径,使自身对抗菌药物有不被杀灭的抵抗力。
2.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3.阿莫西林结构特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拥有一个典型或者不典型的β-内酰胺环,该环为抗生素的主要活性部位,此环一旦被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破坏,抗生素就将失去抗菌活性。
β-内酰胺酶作用使阿莫西林失效
β-内酰胺酶使阿莫西林失活的作用机理
(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
1.β-内酰胺酶抑制剂简介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一类β-内酰胺类药物,可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牢固的结合,并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而使酶失去活性,和其他抗生素联用可增强其抗菌活性,减少其用量。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都属于不可逆的自杀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克拉维酸作用机制
克拉维酸是链霉菌的代谢产物,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为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身仅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却是很多β-内酰胺酶的强力抑制剂,不论在体外还是体内都能抑制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特别是金*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所产生的耐药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结合,使其失活,抑制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构的破坏。
(三)MIC(μg/ml)比较
(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配比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合制剂最早由GSK研发,年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Augmentin。2:1(mg/mg)
从八十年代初上市以来,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了三十多年,至今仍然抗感染的一线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