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免费订阅
柠魅姬膏药骨病的克星患者的福音
各类病症取穴示意图
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
症状:疼痛颈部两侧疼头疼头晕
取穴:大椎穴颈百劳穴肩颈穴
大椎穴
颈百劳穴
肩井穴
?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大椎,督脉腧穴。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主治:热病、疟疾、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五劳虚损、七伤乏力等。
颈百劳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出
颈,颈部:百,基数词,意为多;劳,虚劳。该穴有主治多种虚劳之证的作用,又因大椎亦名百劳,为示两者区别,故名颈百劳穴。
主治:落枕、产后周身疼痛、颈项部扭挫伤、颈肌痉挛、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等。
肩井穴: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肩,指穴在肩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主治: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分证等。
?颈肩劳损颈部软组织损伤
症状:颈部疼痛僵硬活动不利索容易落枕
取穴:肩中腧穴肩井穴天宗穴
肩中腧穴
肩井穴
天宗穴
?肩中腧穴:背部第7颈椎突击下旁开2寸
肩中腧,属手太阳小尝经。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中,肩脊中穴部也。腧,输也。该穴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等。
肩井穴(详解见上文)
天宗穴: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
天宗穴是手太阳小肠经常用的腧穴之一。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主治: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症、胸胁支满等。
?肩胛肌劳损肩周炎
症状:肩膀疼手臂前后移动及抬起疼痛上肢酸困麻木疼痛
取穴:天宗穴云门穴肩髎穴
天宗穴
云门穴
肩髎穴
?天宗穴(详解见上文)
云门穴: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
云,云雾,指脉气;门,门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出天气……天气通于肺。”此穴为手太阴肺经脉气所发,肺气如云,是肺气出入之门户,故名。
主治:胸满、胸中烦热、胸痛、引缺盆痛、伤寒四肢热不已、瘿气、疝气上冲心、暴心腹痛、胁痛引背、肩痛不举等。
肩髎穴:在肩部,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指穴在肩部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臑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冷降后归于地部,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主治:臂重肩重不能举、肋胁疼痛等。
?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间韧带劳损
症状:腰部疼痛酸胀下肢放射性疼痛肢体麻木不能坚持弯腰工作腰部按压有痛点
取穴:肾俞穴命门穴腰阳关穴
肾俞穴
命门穴
腰阳关穴
?肾俞穴: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肾俞。肾,肾脏也。俞,输也。肾俞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耳鸣等。
命门穴: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人体生命的根本。命门蕴藏先天之炁,集中体现肾的功能,故对五脏六腑的功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命,人之根本也,以便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督脉。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
主治:各类腰疼酸胀、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男性尿频尿急、诸多阳虚症状等。
腰阳关穴:俯卧,在腰部,于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之,约与髂嵴相平
腰阳关穴适当关元俞上方,又相当腹部关元穴之上部,两旁有大肠俞。考关元为元阳交会之处,此穴属督脉,位居腰背,脉气通于大肠俞,为督阳与大肠交会所,因名腰阳关。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萎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腰骶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
?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痛
症状:髋关节、大腿近侧疼痛(可放射至膝部)、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附着部位慢性损伤性疼痛。
取穴:急脉穴阴廉穴居髎穴
急脉穴
阴廉穴
局髎穴
?急脉穴:人体的趾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穴外下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急脉穴急,急速也。脉,脉气也。该穴名意指肝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风气。本穴物质为阴廉穴吸热上行的弱小阴湿水气,至本穴后,因受冲脉的外散之热,此阴湿水气胀散并化为强劲的风气循肝经而行,故名。
主治:疝气、少腹痛、股内侧痛等。
阴廉穴:阴廉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当气冲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阴,指阴性水湿。廉,收廉之意。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散热吸湿冷缩。本穴物质为急脉穴扩而至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此水湿风气散热吸湿冷缩并聚集穴内,本穴如同肝经水湿的收廉之处,故名。
主治:髋关节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疼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等。
居髎穴: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居髎。居,住所、居室也,此为停下之意。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屯居穴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等腰腿病症。
?膝关节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
症状: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处表现为对称性、游走性疼痛并伴有红肿热的炎症表现
取穴:鹤顶穴内膝眼穴外膝眼穴
?鹤顶穴: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和股神经前皮支分布;深层有股神经关节支和膝关节动脉网分布
主治:膝痛、腿痛、鹤膝风、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下肢痿软、瘫痪、脚气、各种膝关节疼、脑血管后遗症等。
内膝眼、外膝眼:位于膝关节伸侧面,髌韧带两侧之凹陷中,左右计4穴
属经外奇穴下肢部穴。膝,膝部;眼,眼窝。膝关节髌韧带两侧之间凹陷处,状如眼窝,穴在其上,故名。其中,内膝眼,因穴在膝关节前膑韧带内侧凹陷处,故名。
主治:膝关节酸痛,鹤膝风,腿痛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骨刺足跟疼痛
症状:脚后跟及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伴有肿胀
取穴:昆仑穴仆参穴复溜穴太溪穴
昆仑穴
仆参穴
复溜穴太溪穴
?昆仑。昆仑,广漠无艮也。昆仑名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寒湿,由于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外散之热作用,寒湿水气吸热后亦上行并充斥于天之天部,穴内的各个层次都有气血物存在,如广漠无艮之状,故名昆仑。
主治:腰骶疼痛、足踝疼痛、癫痫、滞产等。
仆参穴:仆参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属足太阳膀胱经,古时仆人参见主人,屈膝下跪时足跟显露,而手指垂处正当其穴,故名仆参。
主治: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等。
复溜穴: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
“复溜”的“复”是反复的意思;“溜”是盛放的意思。也就是作为坏的气息在此持续堆积的穴位。按摩复溜穴对女性下焦冷、痛经、手脚浮肿有效。
主治: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肾炎、尿路感染等。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太溪。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强直性脊柱炎椎管狭窄
症状:腰骶疼痛腰背僵直腰椎晨起僵硬(自腰骶部上升性疼痛)
取穴:从大椎穴沿脊柱下帖到腰骶部
?强直性脊柱炎、椎管狭窄在医学上以一种慢性的迁延性疾病,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骨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他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此类病症较为常见,反复易发,且易造成残疾,故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然后辅助贴膏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