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麻木这件事情,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
首先说,这手指麻木绝对不能忽视,医院筛查一下是不是颈椎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所致。尤其是脑中风,往往有手指麻木的前兆。我们必须通过筛查来找到原发病,这样才能确保不会延误治疗。
但是,如果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我们就要从中医角度加以调理和改善了。方法如下:
找到患侧手掌的十宣穴(即手十指的尖端,如图)。用牙签或者圆珠笔的笔尖来点压,用力适中即可,持续10分钟。
接着再找到手三里穴和后溪穴,先用指尖用力按压,然后用艾灸条艾灸,耗时20分钟。经过每天这半小时的调理,手麻的现象会得到很好地改善。
这个办法有什么奥秘呢?
先说这十宣穴。点刺十宣穴,目的是行气、化瘀,通络。中医临床经常用十宣穴来排瘀治疗,我们普通人不必如此,只用点刺即可。
这里面有一层功效特别值得一说,就是通过此等泻法,来行气而化痰湿。中医巨著《丹溪治法心要》里说的明白:“麻是气虚,木是痰湿死血”。由此看来,这麻木一事,和痰湿是有关系的。而痰湿不得运化的原因,又在于气虚。所以,我们用泻法刺激十宣穴,可以活络、行气,帮助痰湿得到运化。
接下来再说手三里。这个穴位被广为传颂为治疗手“不仁”的要穴。
其中的道理何在呢?有人说,此穴属于阳明经,多气多血,故而行气之功甚好。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真正的妙处,要从手阳明大肠经经气物质循环规律说起。原来,这手三里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要穴,是大肠经天部雨水的受降之处。之所以称为三里,乃是因为覆盖面积太大,影响深远。水胜则土失。
如果我们用点压和艾灸结合的办法来刺激手三里,就会清散、温煦、蒸化水湿,从而让脾土之气充实。脾土实,则水湿不得泛滥,这就有利于手掌痰湿之气的运化,自然就会改善麻木了。
最后说后溪穴,这后溪穴乃是八脉交会穴。它的特性就是和督脉相通。如果我们刺激它,温煦它,就可以将督脉里的元阳之气引到我们的手上来。元阳之气充足,自然可以运化水湿、畅通气血,从而改善麻木症状。这后溪穴的奥妙,理解起来也不难。
可见,用十宣穴、后溪穴、手三里穴治疗手的麻木,是十分有道理的。
再者说排瘀疗法操作简单、疗效迅速,在临床上常常是立起沉疴,顿消痼疾,具有药物和其他疗法所不能达到的显著疗效。对于改善血液循环障碍而言,是一种最快、最直接的治疗方法。从中医学理论来说,更是行之有效的活血化瘀手段。运用排瘀疗法适当对人体就不会产生任何损伤,又可减免某些中成药,西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它属于现今提倡的天然疗法之一。而且排瘀疗法针对人体的凉、麻、木、酸、胀、困、疼都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排瘀疗法对人体病症的主要作用:
1、通络止痛
排瘀疗法,最突出的作用是止痛,中医学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说,凡伴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其滞血瘀的地方,而排瘀疗法可直接排出瘀血,疏通瘀滞,故疼痛立止。
2、活络消肿
排出瘀血之后,可以疏通经络,畅通气血,祛除瘀滞,舒筋活络而达到消肿,止痛,解*等目的。因此临床广泛用于各种因气滞血瘀所致的疾病,如跌打、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肢体肿胀、活动受限等病症。再者此类作用不仅是即时效应,而且在30分钟内达到高峰,60分钟保持稳定、其调节作用不仅是局部而是全身都有疗效。
3、泻热解*
排瘀疗法具有很好的泻热解*作用,尤其适用于外感发热,因此,常用于改善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类形感染疾病,即能退热,又能抗炎,法简效捷,最为常用。
4、调气合营
凡因气血悖行,宫卫逆乱而致的头痛、眩晕、胸闷肋痛、腹痛泄泻、失眠多梦等皆可用排瘀疗法。使营卫气血和调,流肝解邪,开窍醒神之功。
5、镇静安神
排瘀疗法有镇静安神作用,对失眠、癔症、癫痫等疾病有一定效果,这种作用是通过调气理血,通经活络,舒经解郁,使脏腑气血和调而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6、恢复五脏六腑的功能
基础2-3-6-8穴位的调理,可恢复五脏六腑的功能。
7、和血养血
人体以气血为物质基础,气血以流通为贵,气血旺盛,五脏调和,机体抗病力增强,自可祛除病邪。排瘀和血还可养血,祛瘀生新,是养血补血的依据之一。
8、美容养颜
排瘀疗法对改善面部痤疮以及色斑疗效显著,其机制在于清泻肺胃之火,清利脾胃湿热,调节皮下组织的微循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