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东老师于年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本科毕业,年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毕业,同年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体质人类学。从年起,魏老师在吉大工作至今,讲授课程有体质人类学、人体测量学、考古摄影。
五月,我们有幸采访到了魏东老师,了解了他对于考古学科的一些理解与经历。
”对魏东老师进行采访
1
关于考古学
“有事情干,有所期待,就应该是一种很幸福的生活”
“意义是具有阶段性的,方法的进步使研究者发现更多的问题”
问:您说考古学是最有意思的学科,考古学科最吸引您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喜欢的地方吗?
答:
考古学包含的方面很多,它的研究是一种回溯型的研究,我们是以全面复原古代社会为研究目的的。这种研究包含了能够获取信息的每个方面,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应该在考古学的研究范畴里。比如说我是做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人类自身。有的学者做动物考古,有的学者做器物和遗迹的分析和研究。我觉得考古研究之所以有趣,主要是因为它的未知性。要通过可见的实物材料去推测实物材料背后隐含的信息。我理解的考古研究包含了这样两个认知阶段。第一个阶段的考古发掘能够获取实物资料。而从实物上获取信息,则是另外一个更深入的阶段。比如我在课上经常讲到,通过这个实物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信息,不同的研究者是会得到不同的结论的。
真真正正地通过实物看到过去的人是如何生活的,这个就是我理解的有趣。
对于不喜欢的地方,我的认知还不是很具体,可能在不同的工作中会有不同的不满意,但总体上还是喜欢的。我对工作的要求不高。有事情干,有所期待,就应该是一种很幸福的生活。其实在天气好的时候我会经常有去工地的冲动。考古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序的工作,这样有序的生活会让人觉得非常安定。从发现到研究到最后的结论,是一个可以掌控和预期的过程,只要付出努力,有足够的细心,有足够的可以解读的材料和储备知识,到最后一定会得出一个阶段性结论。这样的工作,我很满足。
问:曾经有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跟我讲到自然科学的研究非常受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我们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所进行的研究或者说我们的研究对象可能不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或者只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能够重复的现象,诸如考古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局限?如果有,过去的研究是否有意义?
答:
实际上每一个学科的发展都会受到研究者所处时代的限制,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每一个阶段,人们都会有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