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感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美学区种植固定修复的软组织成形技术张磊博
TUhjnbcbe - 2021/1/29 3:54:00

作者: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张磊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我们对种植修复的功能、美学和长期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修复治疗理念深入人心。我们不再仅满足于种植体植入后的存留率(survivalrate),而是更
  对于美学区种植修复,应遵循“序列治疗(sequentialtherapy)”的理念,从全面检查、问题和风险分析、治疗设计及方案确定、必要的基础治疗(牙周、牙体、外科、修复、正畸等)、诊断蜡型、导板制作、手术实施(包括软硬组织处理、种植体植入、二期手术)、临时修复、正式修复到复查维护,环环相扣,只有合理选择、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才能实现更好的种植美学修复结果。
  其中,通过临时修复体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成形(softtissueconditioning),在种植固定修复治疗“序列”中至关重要,能够为软组织美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对中、高笑线软组织美学效果要求高的患者。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美学要素包括:龈乳头、龈缘位置、软组织形态、软组织丰满度、对称协调性、颜色、质地等,这些要素的实现程度与基台及修复体的穿龈形态和邻面接触区位置密切相关。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成形-


  愈合基台的大小、形态与正式基台及修复体穿龈轮廓有较大差别,如果正式修复前不做软组织成形的处理,医师和技师就无法精确控制软组织的最终位置和形态,正式修复便很难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还有可能对美观和软组织健康造成较大影响。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成形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3个方面。

确定软组织的位置


  对于中高笑线的患者,如果种植体软组织边缘位置与对称天然牙不一致,或龈乳头高度不足存在黑三角,往往表现较为明显,易被发现,尤其是上中切牙位点。以临时修复体进行软组织成形的过程中,医师可准确判断软组织可以达到的最佳位置。

如果采用粘接固位方式修复,医师和技师可根据稳定的软组织边缘位置确定基台肩台的位置,从而确保临床粘接过程中容易清理粘接剂,同时亦可保证修复体的边缘和基台肩台不会暴露而影响美观。

确定软组织的形态


  可使技师对龈袖口轮廓有明确的信息,从而可以准确地制作基台和修复体的形态,使之与口内实际情况相匹配。这样不仅有利于修复体的顺利戴入,更重要的是在软组织形态已经稳定的情况下戴入匹配的基台和修复体,软组织不会由于过大的局部压力变化而出现明显改变,从而更容易确保软组织形态和位置的美学效果和稳定性。

确定软组织的厚度


  软组织厚度对基台和修复体材料的选择有指导价值。目前基台常用材料有钛合金、金合金和氧化锆,颜色美观效果排序为:氧化锆、金合金、钛合金,生物相容性排序为:氧化锆、钛合金、金合金。通过软组织成形,医师可明确判断软组织厚度,从而可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并针对性地选择加工材料。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成形-

-理论基础-

生物学宽度(biologicwidth)


  软组织位置和形态的主要生理基础在于生物学宽度的建立和维持。
  种植体周软组织生物学宽度的计算方式多为龈沟深度、结合上皮和结缔组织宽度三部分相加而成,根据瑞典学者贝里隆德(Berglundh)等的研究报告,种植体周软组织生物学宽度平均为3.8mm,按照相同的计算方式,天然牙牙周组织的生物学宽度平均为3.17mm,较种植体小,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种植体周软组织生物学宽度的结缔组织部分较宽。

龈乳头高度(papillaheight)


  种植体-天然牙之间 种植体和天然牙之间的龈乳头高度平均为4~5mm,与天然牙之间的龈乳头高度接近,这是因为种植体-天然牙之间龈乳头高度主要由天然牙的牙槽嵴维持,形成正常龈乳头高度较为容易。
  种植体之间及种植体-桥体之间 根据塔诺(Tarnow)教授的研究,种植体之间的龈乳头高度一般在2~5mm之间,平均3.4mm,明显低于种植体-天然牙之间的龈乳头高度,这可能与种植体间没有越隔纤维有关。既往曾认为种植体-桥体之间的龈乳头高度为4.5mm,但国外最新的临床研究表明,种植体-桥体之间的龈乳头高度平均仅为3.2mm,与种植体之间的龈乳头高度无显著差别。可见,连续多颗牙缺失种植修复后,形成正常龈乳头高度的难度较大。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位置和形态的影响因素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位置和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类:手术相关因素和修复相关因素。
  手术相关因素包括:种植体肩台的三维位置和种植体方向、骨量、软组织厚度、种植体直径、种植体设计等。修复相关因素包括:软组织成形效果、基台和修复体穿龈轮廓的形态、制作材料等。

作者简介


  张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口腔修复专科医师,医院修复科副主任。临床专业特长:种植修复;美学修复;粘接修复。年获北京大学口腔修复学博士学位。年、年分别赴日本和美国学习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年成为国际种植学会(ITI)学者,年赴荷兰阿姆斯特丹牙医学中心种植修复科做访问学者、临床医师1年。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颞下颌关节病学与牙合学专业委员会牙合学学组成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美容修复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学考试命题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医师定期考核命题专家组秘书。长期从事口腔修复学、口腔生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对种植修复与牙合学、口腔生物力学进行了多项临床相关研究,发表中英文专业期刊学术论文20篇,作为副主编、编委参编教材和专著6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27期07版”)

“发现牙医的精彩,满足牙医的需要!”——《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学区种植固定修复的软组织成形技术张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