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成形的实际临床操作见图1~14。病史此处略去。
图1遵循“以修复为导向”的理念,手术前少量调磨邻牙,调整缺牙间隙
图2使用探针和美学比例尺测量调整后的缺牙间隙
图3准确控制种植体植入的三维位置
图4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同期种植体植入,A:种植体表面覆盖自体骨,B:填入人工骨材料,C:覆盖屏障膜,D:愈合后
图5GBR前后对比,A:GBR前面观,B:GBR前唇面观,C:GBR后面观,D:GBR后唇面观
图6二期手术,成骨效果良好,A:新骨覆盖愈合螺丝表面,适当予以去除,B:连接愈合基台后
图7A:初次戴牙,B、C:调整穿龈轮廓,D:调整后戴入
图8临时冠戴用3个月后,22龈缘低于11,轮廓不协调,龈乳头高度不足
图9修整唇侧及邻面穿龈轮廓形态,加大突度,推唇侧牙龈向外向下,适当挤压近远中龈乳头
图10A:第二次调整后1个月,B:第二次调整后2个月
图11临时修复体制取印模,转移龈袖口形态
图氧化锆基台戴入
图13种植体基台和全冠边缘唇侧突度稍大,适当调磨以利于龈缘形态
图14修复前后
图15个性化转移杆制作方法
-转移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
-印模制取方法-
制取正式印模时,在取下临时修复体后,由于缺乏支撑,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会很快塌陷变形,用常规的方法取印模无法准确获取成形后的软组织轮廓,从而会明显影响基台和最终修复体穿龈轮廓部分的制作。为了准确获取并转移成形后的软组织形态,需要采用特殊的印模方法。个性化转移杆制取印模个性化转移杆制取印模(图15),是转移成形后软组织形态的主要方法,主要操作方法如下。将口内临时修复体取下,在口外与种植体代型拧紧后,通过橡胶类印模材包埋种植体代型并记录临时修复体穿龈轮廓,注意印模材覆盖范围应超过种植体周黏膜边缘位置(可以在取下临时修复体前用笔标记),待印模材凝固后,取下临时修复体,将印模转移杆拧至种植体代型上,在转移杆周围注射流动性好的自凝树脂,待自凝树脂硬固后连同转移杆一并取下,酒精消*后口内试戴,如果邻面有影响就位的部分应注意调磨修整,至此便形成了个性化转移杆。随后的操作步骤与种植体常规印模方法相同。临时修复体制取印模此方法的原理是以临时修复体作为个性化的转移杆,主要优点为能够最准确地复制成形好的软组织形态,由于不用专门制作个性化转移杆还可节省医师的临床操作时间;缺点为患者需要待模型灌注完成后再戴入临时修复体,有时会出现临时修复体在印模内位置轻微变动,而影响印模和模型的精确性。在临时修复体倒凹不明显时,由于无法确保临时修复体在印模内的固位稳定性,不能使用本方法。该操作较简单(图11),首先制取戴有临时修复体的印模,印模取出后将临时修复体拧下,以愈合基台或氯己定消*湿棉球维持软组织轮廓,防止软组织收缩塌陷。将临时修复体和种植体代型连接,插入印模中的对应位置,细致检查准确就位,再按常规方式灌注石膏模型。待石膏硬固后取下临时修复体,消*,重新戴入口内。
-修复体临床戴入时注意事项-
除了遵照常规修复体戴入的原则,对于种植美学修复的病例,医师还应仔细检查正式修复体穿龈轮廓和临时修复体之间有无明显差别,戴入后注意检查软组织颜色、位置和形态的细节变化。如果戴牙当时软组织唇侧边缘出现轻微退缩,此时可能伴有黏膜发白缺血现象,多由于基台和修复体穿龈轮廓部分较临时修复体突度大引起;如果出现邻面黑三角或黑三角扩大,则要
张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口腔修复专科医师,医院修复科副主任。临床专业特长:种植修复;美学修复;粘接修复。年获北京大学口腔修复学博士学位。年、年分别赴日本和美国学习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年成为国际种植学会(ITI)学者,年赴荷兰阿姆斯特丹牙医学中心种植修复科做访问学者、临床医师1年。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颞下颌关节病学与牙合学专业委员会牙合学学组成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美容修复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学考试命题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医师定期考核命题专家组秘书。长期从事口腔修复学、口腔生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对种植修复与牙合学、口腔生物力学进行了多项临床相关研究,发表中英文专业期刊学术论文20篇,作为副主编、编委参编教材和专著6部。
本文转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27期07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