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口腔、麻醉专业大题
总论部分(没错,只有二临会考这个)
CT对比增强定义和意义
二维超声和多普勒的对比
个论部分
肺野的划分和划分方法及意义(2、4肋+内中外、上中下+疾病定位)
正常充气的两肺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均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在正位胸片上,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
为了方便描述病变部位,通常人为地将两肺野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
(1)横向划分为野,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引一水平线,即将每侧肺划分为上、中、下三野
(2)纵向划分为带,分别将两侧肺纵行分为三等分,即将肺分为内中外三带
(3)此外,第一肋骨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骨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锁骨下区
肺空洞的常见疾病及X线
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并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所形成。空洞壁可为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或肿瘤组织,多见于肺结核、肺炎和真菌病。根据空洞壁的厚度可分为厚壁空洞(大于等于3cm)和薄壁空洞(小于3cm)
(1)薄壁空洞:洞壁可为薄层纤维组织、肉芽组织及干酪组织;空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洞壁内外缘光滑清楚,空洞内多无液平面;其周围无大片状阴影,但可有斑点状病灶;多见于肺结核,有时肺转移瘤也可呈薄壁空洞
(2)厚壁空洞:洞壁厚度常超过3cm,多在5cm以上;空洞周围有高密度实变区,内壁光滑或凹凸不平;多见于肺结核及周围型肺癌。结核性空洞外缘多整齐清楚,临近常有散在斑片状病灶;周围型肺癌的空洞壁外缘和轮廓呈分叶状并伴有细短毛刺影,洞壁内面凹凸不平,有时可见壁结节
肺脓肿
肺脓肿系由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坏死性炎症性疾病。感染的途径有:(1)吸入性:从口腔、鼻腔吸入病原菌;(2)血源性: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变常多发;(3)邻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病理表现为化脓性肺炎导致细支气管阻塞、小血管炎性阻塞,肺组织坏死后液化并经支气管可出后形成脓腔;有时脓肿破溃到胸腔形成脓气胸和支气管胸膜瘘。急性期经体位引流和抗生素治疗,脓腔可缩小而消失;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肺脓肿
:
X线: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多发着常见于血源性肺脓肿;早期呈肺内致密的团状影,其后形成厚壁空洞,内壁常较光整,底部常见气-液平面;(1)急性肺脓肿:由于脓肿周围存在炎性浸润,空洞壁周围常见模糊的渗出影;(2)慢性肺脓肿:脓肿周围炎性浸润吸收减少,空洞壁变薄,腔也缩小,周围有较多紊乱的条索状纤维病灶
CT:对脓腔壁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能更早显示实变影中有无早期坏死液化灶,还易于明确脓肿位于肺内或胸膜腔内、是否伴有少量胸腔积液及脓肿处有无局限性胸膜增厚;此外,还可以判断肺脓肿是否破入胸腔形成局限性脓胸或脓气胸等情况。增强CT时,可见脓肿壁较明显强化
:肺脓肿空洞需要与癌性空洞和肺结核空洞鉴别:(1)癌性空洞:多见于老年患者,常为厚壁偏心空洞,内壁不光整,可有壁结节,外壁可有分叶征和毛刺征,常伴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2)结核性空洞:多发生在肺上叶尖段,后叶和下叶背段,通常较小,壁薄,内壁光滑,周围常有卫星病灶
结核球的CT表现
结核球为圆形、椭圆形影,大小0.5-4cm不等,多为2~3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可见斑点、层状或环形钙化;
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称为“卫星灶”
周围性肺癌的CT表现***
早期:CT可清楚地显示肿瘤内部特征、边缘情况和周围征象。周围型肺腺癌较小时可表现为磨玻璃结节或实性结节。通常,根据磨玻璃结节成分比例不同,可将其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后者恶性比率更高。纯磨玻璃结节在X线胸片上常难以显示,常常漏诊,但是在CT检查中很容易发现。病理上,当磨玻璃结节为周围型肺癌时,可见肿瘤细胞沿肺泡壁呈贴壁或浸润生长,不完全塌陷的肺泡腔内尚见气体残留,故病灶呈现磨玻璃状改变,且CT值为负值
中晚期:更敏感、更清晰地显示结节与肿块的细节,增强扫描时,肿块呈较明显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肺窗可见肺内不规则肿块内壁空洞影,边缘可见分叶、毛刺以及胸膜凹陷征;纵隔窗,可见厚壁空洞的内壁凹凸不平,并见结节。
一位患者为右上叶中央型肺癌,请简述其X线表现
大叶性肺炎的X线表现
胸腔少量积液和胸膜增厚的鉴别
胸腔少量积液:
①X线的侧位片上表现为后肋膈角变钝;
②CT上表现为后胸壁下弧形窄带状或新月形液体样密度影,边缘光整,俯卧位时液体可以移动至前胸壁下;
③MRI上可见T1WI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
胸膜增厚:
①X线上轻度肥厚时表现为肋膈角变浅、变平,膈上缘带状突起,广泛粘连时表现为胸廓塌陷,肺野密度增高,肋间隙变窄,横膈上升及纵隔患侧移位。
②CT上表现为沿胸壁的带状软组织影,厚薄不均,表面不光滑。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表现*****
①平扫:为大小数目不一的边界清楚的圆形低密度肿块,CT值为30HU。
②增强扫描:早期边缘结节状强化,与动脉血管密度相同;向心性扩展,强化程度逐渐减弱;延迟扫描呈等密度充填——呈“快进慢出”表现特征。
细胞癌的大体病理分型和CT表现***
①巨块型:肿块直径≥5cm;
②结节型:每个癌结节<5cm;
③弥漫型:癌结节<1cm,数目众多,分布广泛。
CT表现:
①平扫多呈不均匀低密度,边界不清,少数有假包膜;
②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门脉期和肝实质病灶密度迅速下降,逐渐低于正常肝,对比剂呈“快进快出”特征性表现;
③常见门脉受侵,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动态增强门脉癌栓所致的充盈缺损;
④淋巴转移时可见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胃良性溃疡的X线表现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龛影形状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
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
龛影位置
突出于胃轮廓外
位于胃轮廓之内
龛影周围和口部
黏膜水肿的表现如黏膜线、项圈征、狭颈征等。黏膜皱襞向龛影集中直达龛口
有不规则环堤,可见指压痕、裂隙征、黏膜皱襞中断破坏
附近胃壁
柔软,有蠕动波
僵硬,峭直,蠕动消失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表现
肝转移瘤
①有恶性肿瘤病史;
②肝左右叶可见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圆形病灶,平扫呈低密度,边界清楚,病灶密度混杂
③增强扫描时动脉期环状强化,中央不强化,为“牛眼征”。
肝硬化
①形态改变—早期体积正常或增大,中晚期缩小;轮廓呈结节状,可呈轻度强化;肝叶比例失调;肝门裂增宽。
②密度改变—肝脏密度不均,可见密度高低不等的结节。
⑤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建立,脾脏肿大、腹水。
膀胱癌的CT表现****
①CT平扫见膀胱壁突向腔内的结节状、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表面可见点状或弧形钙化。膀胱壁增厚僵直。增强扫描早期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
②USG: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并有结节或菜花状中等回声团块突向腔内,可见弧形或片状强回声光团和声影。
③反复肉眼血尿1年,排尿疼痛病史。鉴别诊断:凝血块;前列腺肥大。
骨质破坏的X线及临床
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消失而形成骨缺损,并被病理组织填充。可由病变组织产生的酶消化或由其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所致。骨松质和骨皮质均可破坏。
X线
(1)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正常骨结构消失
(2)在早期,骨松质破坏可表现为斑片状骨小梁缺损,骨皮质破坏发生于哈氏管而致其扩大;X线上呈筛孔状密度减低影,当骨皮质表层破坏时呈虫蚀状改变
(3)骨破坏严重时,往往有骨皮质和松质的大片缺失
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
(1)常发生于骨端,病变直达骨性关节面下,多数为偏侧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区与正常骨交界清楚,但不锐利,无硬化;
(2)临近骨皮质变薄,肿瘤明显肿胀,周围只留一薄层骨性包壳
(3)多数病例有纤细的骨嵴,形成大小不一的间隔,有时呈多房状;少数无骨嵴,单一的骨质破坏
(4)临近无反应性骨膜增生
(5)肿瘤一般不穿破关节软骨,但偶可发生,甚至越过关节侵犯临近骨端
骨折的X线表现***
①密度减低的线状影;②密度增高的条状影;③骨小梁扭曲紊乱;④骨碎片;⑤变形
简述骨折的分类
①根据骨折线的形状可分为:横型、纵型、螺旋型、粉碎型骨折;
②根据骨折原因可分为:外伤性、疲劳性、病理性骨折;
③根据骨折数目可分为:单发骨折、多发骨折;
④根据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骨肉瘤x线基本特征
①骨质破坏: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与正常骨分界欠清。
②肿瘤骨:为云絮状、针状(放射状)和象牙质样,溶骨型肿瘤形成相对较少。
③骨膜反应:呈葱皮样、平行状,骨膜三角(codman三角);
④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的软组织密度影,内可出现肿瘤骨。
X平片在骨,关节中的限制
①需多方位摄片;
②加摄特殊体位片;
③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弱;
④对复杂结构分辨能力弱。
骨囊肿的X线片
①在干骺端或骨干内为卵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楚的透明区,多为单房;
②骨皮质变薄,其外无骨膜新生骨;
③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脑膜瘤的CT表现(斑点钙化+均匀强化)
关键词:广基底连于硬脑膜,高密度,斑点钙化,边界清楚,水肿轻或无(静脉及静脉窦受压可出现重度水肿),骨质破坏,白质塌陷,显著均匀强化
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
关键词:高密度,边缘光滑,梭形,常有骨折,中线移位,不跨越颅缝
硬膜下血肿的特点**
关键词:
急性:高密度,新月形或S形,较广泛,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移位,合并脑挫裂伤
亚急性:早期的血细胞比容效应,CT上半部分低密度,下半部分高密度;晚期血肿可表现为等或者低密度
慢性:低密度影,新月形或S形,密度可均一,可混杂
脑梗塞的分类和CT表现
缺血性:24h后扇形低密度,基底贴颅骨内板;2-3周模糊效应,增强扫描脑回强化;1-2月低密度囊腔
出血性:低密度灶内出现斑点,片状高密度影
腔隙性:10-15mm低密度灶,好发于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
其他专业补充
良恶性骨肿瘤的区别
良性骨肿瘤
恶性骨肿瘤
骨的形态
大致不变,可有局部扩张突出畸形,病理骨折少见
由于破坏、新骨形成以及病理骨折,骨的形状常有改变
骨的结构
一般结构尚能保留,有膨胀性
不规则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改变甚大
肿瘤的边缘
一般界限清楚
一般无清楚界限
骨膜增殖
无
一般明显,常呈放射或三角形骨膜
肿瘤附近骨
一般不受侵,可有压迫性改变
由于瘤组织的浸润可被破坏
化脓性关节炎X线表现
有全身症状、关节肿胀;早期关节间隙增宽;关节承重部分明显骨质破坏;关节半脱位、脱位。后期关节间隙变窄或骨性融合
垂体巨大腺瘤MRI表现
①垂体窝扩大,鞍内及鞍上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
②T1WI呈局限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
③增强扫描后病灶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什么是青枝骨折生理基础是什么X线表现
由于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破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称为青枝骨折
一只厌学虫尊重知识,一起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