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颈椎六项检查就是颈椎的前屈、后伸(后仰)、左侧屈、右侧屈、左侧旋以及右侧旋六项活动的曲度检查。颈椎六项检查是颈椎病和肩周炎患者重要的体格检查,这六个动作的受限和疼痛有什么样的临床意义呢?
本篇介绍的是颈椎前屈测试的临床意义和治疗。
颈部前屈正常的角度应该是下巴可以触碰胸骨,前屈痛(低头痛)的患者通常为颈肩部浅层肌损害,或下颈段和上胸段软组织损害,常用的治疗区为C4-T7椎板和小关节治疗和肩胛岗上缘治疗区,常见相关软组织损害是头夹肌和颈夹肌下段变短而上段变长,常用的治疗区在头夹肌颈的下段附着点C3-T6治疗区。
从运动模式上分析,低头受限是上胸段灵活度缺失,在低头的过程中,颈椎不能与胸椎形成联合运动,故导致颈椎活动受限。因此在治疗颈椎活动受限时不能只治疗颈椎,应该涉及到胸椎的治疗。
在中上斜方肌软组织损害时也会导致低头活动受限,所以在治疗时除治疗斜方肌在脊柱的附着区外也要治疗斜方肌在肩胛岗的附着区,此区的治疗不仅能解决前屈受限的问题,也能治疗旋颈活动受限。
颈椎六项检查是颈椎病和肩周炎患者重要的体格检查,这六个动作的受限和疼痛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篇介绍的是颈椎后伸(后仰)、左侧屈、右侧屈、左侧旋以及右侧旋六项活动的曲度检查的临床意义和治疗。
后伸(后仰)的正常曲度应为面部与地面相平行,后仰受限而疼痛的患者常为颈椎中段深层软组织损害,常用的治疗区是项线治疗区和C-T6椎板和小关节治疗区
颈椎侧屈的正常角度为35°—45°,常见侧屈活动受限的原因是:斜角肌、颈夹肌、肩胛提肌,这些肌肉的起点都在颈椎前后结节,因此颈椎侧屈受限的治疗重点在颈椎的前后结节。
同时,在侧屈运动中肩胛提肌和上中斜方肌也参与了运动。
因此,治疗肩胛岗-肩峰-锁骨外侧段(小“V”)治疗区,可以解决因上斜方肌引起的侧屈受限。
颈椎左右旋转的正常角度是60°—80°,颈椎侧屈受限和旋转受限往往会同时发生,常见的治疗区和侧屈受限相同,也是在颈椎的前后结节以及小“V”治疗区,另外上中斜方肌的挛缩和疼痛与下斜方肌有重要关系,因此,颈椎的活动受限和疼痛要重视下胸段脊柱(下斜方肌)的治疗,我们会在下胸段棘突旁给予针刺或推揉或热疗。
液针刀骨伤学习平台中国最大在线学针刀,正骨资料库
伴您走向名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