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感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实战说经方耄耋老人骨髓炎顽固难
TUhjnbcbe - 2021/8/19 0:57:00

骨髓炎即骨组织或骨髓的感染,包括急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两种。急性骨髓炎的急性发作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发烧,急性控制后,伤口迁延不愈,长时间流脓、破溃,即进入慢性病程。慢性骨髓炎的症状有脓肿、死骨的形成,甚至脓肿穿破皮肤,形成窦道等。

中医命名为“附骨疽”,因生在股胫部的又称为“股胫疽”。附骨疽溃后期,脓出初多稠厚,渐转稀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而形成窦道,患处可触及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或探针探及,常可触到粗糙的朽骨。此即转为慢性,可迁延数年之久。以后常反复发作,大多数病例均有1个或数个不易愈合的窦道,窦口凹陷,周围常病发湿疮、脓疱以及色素沉着。必待朽骨出尽后,疮口才能愈合。

慢性骨髓炎顽固难治,特别是高龄患者,愈后更差。如果感染不能控制,功能完全丧失,甚至需要截肢治疗。

病案分享

C某,男,85岁,因“外伤导致右小腿疼痛流血5月余”于.04.20由家人陪伴来诊。

病史介绍

年10月30日患者发生车祸导致右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外院先后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4次手术,于去年11月20日出院,后因家人护理不当导致腿部严重感染,外院诊断为骨髓炎,第二次住院期间手术3次,稍有缓解,但是骨髓炎一直未能控制,脓血情况越来越严重,脓血不断渗出,胫骨外露,见内侧固定钢板,外院就诊多次,予消炎等处理无效,脓血一直未能控制。

现右小腿胫前溃疡,时流红色清稀液体,不臭,按压稍痛,局部无灼热感。脚稍肿肤凉,纳可,二便正常,舌质淡暗苔白厚脉弦无力。

辅助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均无异常。

图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

请谨慎左滑观看

第一次就诊初况

初步诊断

西医诊断:慢性骨髓炎

中医诊断:附骨疽

处理

1.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太阴合病,兼有血虚、血瘀、寒饮,处予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15g桂枝15g赤芍15g细辛6g川木通10g甘草10g大枣15g醋乳香10g醋没药10g土鳖虫10g川牛膝15g地榆炭30g。共六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2.外用:消炎油纱

3.建议骨科专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

复诊

年4月26日二诊:脓液明显减少,疼痛减轻。

辅助检查:-04-20外院急诊右小腿DR正侧位:右胫骨上段骨折内固定术后改变,内固定位置正常,未见松脱及脱位,右胫骨上段见多发骨质破坏区周围骨质增生致密,右侧腓骨头骨质不连续,右小腿软组织肿胀;诊断意见:1.右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改变;2.右侧腓骨上段骨折;3.右侧胫骨上段改变,结合病史可符合骨髓炎改变,请结合临床。

处方:当归四逆汤合阳和汤

上方去地榆炭加鹿角霜30g、麻*1g、炒白芥子5g、姜炭5g。共六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年5月22日三诊:服药后好很多,现伤口基本闭合,无出脓。

处方:上方白芥子增至10g,加骨碎补20g。共21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图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

请谨慎左滑观看

服药一月后伤口明显愈合,但出现轻微骨外露

年06月22日四诊:有出脓。

处方:当归四逆合透脓散

上方去麻*、白芥子、姜炭,加川芎10g、*芪90g、皂角刺10g。共21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图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

请谨慎左滑观看

7月份骨外露明显

骨外露是骨髓炎患者常出现的症状,加之患者疮口未完全愈合,就喜欢在家走动,骨外露越来越严重,西医建议行引流手术切除坏死骨,遂于年7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予清创换药,但疮口一直未愈。

图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

请谨慎左滑观看

术后第一天,院内给予负压治疗

年8月19日五诊:有死骨取出,取出后疮口未愈。

处方:酒川牛膝15克鹿角霜30克骨碎补20克川芎10克*芪90克当归20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紫花地丁15克,共30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图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

请谨慎左滑观看

出院后服中药半个月明显愈合

图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

请谨慎左滑观看

出院后服中药两个月已完全愈合

服上药半月后伤口明显愈合,两个月后已完全愈合,已能脱离拐杖自主行走一段路了。后仍坚持治疗,陆续服药至.11.02,外院西医复查,好很多,愈合良好,无死骨出现,可以行走。

按语

阳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其他一切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根据该患者局部溃疡,长期不愈,脓质稀薄,不臭,局部无灼热感,肤凉,舌质淡暗,脉无力的特点,属于正虚邪恋的阴疽证。故需采用温阳托*法。

欧阳老师首诊以当归四逆汤为主方,后以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合方为主方,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其本,四诊病情稍反复,有脓出,疮口难愈时合用透脓散以托*溃脓。根据病情变化,方中使用的乳香、没药、土鳖虫、骨碎补均为伤科要药。乳香、没药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疮疡经验全书》中海浮散,即用乳香,没药各等分,去油研末外用,以生肌敛疮,其效如神;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骨碎补味苦性温,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首诊中用到的地榆炭可凉血止血,解血分之余*。赵老在《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治疗慢性骨髓炎,喜用生地炭、双花炭。《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慢性骨髓炎,气血双亏,为其本,余*未尽为其标,故以八珍汤为主方加减补益气血,因其*蕴血分,故用生地炭、双花炭,解血分之余*,而又凉血。对于慢性骨髓炎,整体以补益为法,局部化腐生肌”。

五诊中所加的紫花地丁清热解*以清局部的热*,欧阳老师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一书中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指头炎时即配用紫花地丁清热解*。

附方:

1、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炙甘草二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当归四逆汤,既治血少,又治有寒,内补血气,外和营卫,临床常用治冻疮等疾病。

2、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熟地30g、上肉桂3g、麻*1.5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1.5g、生甘草3g。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3、透脓散,出自《外科正宗》卷一。*芪四钱、山甲(炒,末)一钱、川芎三钱、当归二钱、皂角针一钱五分。本方主治痈疡中期,脓*已成而不溃。痈疡化脓,脓*外泄,则病情向愈。但因正气亏虚,无力托邪,以致脓成难溃,*亦难泄。临床症见内已成脓,外不易溃,漫肿无头,酸胀热痛。

整理:田凤杰刘美方指导老师:欧阳卫权

版权申明

文中所发表图片已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本文版权归欧阳卫权经方工作室所有,个人转载不受限制,未经原作者允许,不能重新发表于任何个人或机构组织的网站、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战说经方耄耋老人骨髓炎顽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