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感染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北京七年不说再见,还会再见
TUhjnbcbe - 2021/8/20 14:13:00
白癜风初期能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778971.html

这几个月被问了很多很多遍这串问题——你为什么离开北京,为什么去杭州,为什么不去离你家更近的成都?

其实这两年我在很多文章里写到过去杭州的想法,不过彼时事情还停留于计划和思考阶段,如今我已坐在毗邻紫金港的公寓里,吃着堕落街的烧烤敲着键盘,打算撸一篇长文,记录在北京的这些年,也在这个重大的生活拐点处,思考一下人生。

1

年我上大一,那年国庆节,我一个人坐火车去川南一个小县城的叔叔家,我在四个多小时的火车上看了一本书,书名记不清了,内容是讲北京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受,高中毕业刚进大学有一段久久的失落迷茫期,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好。所以我大一看了很多与大学生活相关的书、杂志。在火车上翻完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有了去北京看看的念头,然后一步一步付诸行动。

我的大学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本科。来到这里读书的人,大部分只有一个想法,四年之后考研。学校每年考研队伍都很庞大,成功率也很高。我喜欢看书,自认为也很有求知欲,但我不喜欢为了考试学习,曾经也心怀志向要考研去北京读书,后来呢,一看到*治就想死,加上我想早点经济独立,于是很快就放弃了考研这条路。

但北京还是要早点去的啊。作为一个果敢的行动派,经过一学期的准备,大一暑假我就一个人坐着和去叔叔家方向相反的火车,一路向北,到了北京。第一次北京之旅,当然是先去刷一遍北京著名旅游景点,故宫、天安门、王府井、颐和园、圆明园,还有清华北大。颐和园、圆明园后来因为有同学来北京带他们去逛,又去了几次,故宫、天安门、王府井我就再也没去过了。在北京待了7年,长城我一次也没去。因为长期生活在五道口,清华北大经常去,尤其是清华。

完成了冒险式的北京初体验,第二次、第三次也就轻车熟路了,大二大三暑假我也去了北京。这几次就不再去游客打卡地了,而是住在生活气息浓郁的居民楼里,在学校门口租自行车,骑车没有目的地到处闲逛。北京的夏天很宜人,没有南方城市蒸桑拿一般的闷热,也没有秋冬季节令人皮肤开裂的干燥,雾霾也少,总是晴朗无云。三个暑假体验下来,北京作为首善之区的繁华与多元,高大上的一面让人仰望,接地气的一面让人亲切。回到学校我很少跟同学说毕业以后我准备去北京,但实际上我已经坚定这个选择。我同学很多都在成都或者省内,毕竟和成都相比,对我们来说气候差异巨大、房价高昂、节奏飞快、没有社会关系网络的北京简直是一个难度高十倍的挑战。

好在,我爸妈都支持我。我一直比较自立,也具备很好的生活技能,可以把自己照顾得巴巴适适。所以年大学毕业那个夏天,我说我要去北京工作发展,我爸完全赞同,我妈稍有疑虑,但也很尊重我的选择。

然而事情并不总是顺利。之前三次我都是夏天来北京,对秋冬季节的北京没有感知。结果,到北京工作的第一个冬天我就赶上了雾霾最严重的时候。加上空气无比干燥,暖气一开就出鼻血,这一点让我这个从小生活在丘陵地区的实感痛苦。那会儿刚开始工作,收入少,吃得住得都不怎么好,又不想向家里伸手,自己信誓旦旦说要出来打拼,要钱就表示混得不好,混得不好就要被劝退回家。气候不适应加上营养跟不上,那段时间我生了一次病,喉咙感染导致声带变厚,以前我可以唱《死了都要爱》的高亢嗓音从此就成为过去了,现在略显磨砂质感的声音,唱唱宋冬野倒是也还行。

北京的几年生活,头两年是最惨的,因为在北京我也没有熟人,高中大学的同学没有一个在北京。第一年我住在西直门那边,公司提供的集体宿舍。或许是因为我大学暑假来北京时住在五道口,也或许是和五道口的气场天然合拍,即使公司宿舍又便宜上班又近,第二年我还是搬到五道口了。住在西直门的时候,周末我也会到五道口参加活动、听讲座。也是在年的国庆节,我在网上看到青年空间的电影放映,那会还要收钱。我过来跟一大群年轻人坐在已经失去的花生食堂里看《燕尾蝶》。后面又来看了孙艺珍演的《四月的雪》,这部电影简直是我的最爱,至今为止我应该看过不下25遍吧,也从此痴迷孙艺珍。

2

搬到五道口没多久我换了新工作,收入终于达到帝都平均工资水平。生病的经历让我的消费观念改变了很多,变成了完全的及时享乐派,每一天都活在当下。秉持这种态度生活会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容易过渡消费,也就是存不了钱。什么好吃吃什么,喜欢什么买什么。物质上的满足感相对来说好实现,但是精神上的幸福感安全感就很难了。说来也巧,又是冬天,有阵子我总是睡不好,胸口肋骨一阵一阵发痛,我以为自己又生病了,心情焦虑,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却没事。遇到一位女医生,她说我的问题不在身体上,而在心理上,问我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让我感到压力。我说是的。的确有一段时间工作不是很顺利,太年轻了没有经验,出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沟通,只能憋着。女医生说我可能有轻微抑郁倾向,不过不要紧,多跟人交流就好了。她建议我最好是尽快交一个男朋友。我离开时她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叫我如果需要可以打电话跟她谈心。

我很感谢善良的她,但没有打电话给她,我通过豆瓣认识了一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在那段时间她和我交谈了几次,帮我理清让我焦虑的症结,鼓励我正视然后放下,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事情上。几次下来我就感觉自己放轻松了许多。下面这张照片的文字是那段时间写下的,这几年我换了三个手机,它始终在我的相册里。

有时事情总是赶巧,很快我就遇到了一个男生,谈恋爱了。一开始很甜蜜,他很喜欢我,我也很喜欢他。不过,事情来得太容易就有点不真实,我总不相信自己谈恋爱了。感觉像做梦。结果也确实像梦,这段恋爱没谈几个月就*了。我后来反思为什么这么快就分手的原因,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在北京漂着生活状态不稳定。这次分手我特别难过,不能接受这个局面,不知道失去对方我该怎么面对一个人的生活。说了很多很多话想让他留下,结果当然是没能留下。大概有三个月的时间一直陷在这种失落感当中,不能看任何跟分离有关的画面、文字(现在也还是,泪点低)。

这次恋爱我头一次有了想结婚的念头。不过,几年后才明白在北京考虑结婚这个事情实在太困难了,可能比奋斗年薪一百万都难。很多男生(类似想法的女生当然也有),都只把谈恋爱当做一个休闲娱乐项目,虽然也会情真意切难舍难分,但你认真问对以后的打算,他就会说没想过结婚。我不反对不婚主义,要是不考虑家庭压力社会压力,我甚至都想体验个十年八年打光棍的生活。但我很反感已经确定关系了对方突然说没想过结婚,这是不尊重别人的时间和情感。总之,结婚这个问题也是我离开北京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恋爱失败是个很伤神的事,但单身也有好处,这样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加班,提高找饭碗的业务水平,可以周末假期频繁聚会,跟朋友畅谈交换思考所得,还可以在五道口的club蹦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家,只要撑得住,连着蹦一周也行(我确实这样干过)。

3

从年下半年开始我的生活进入快节奏。报名了人大的心理学在职研,每两个周末上一次课。年末的时候换工作到今日头条,岗位方向变了,很多事情是第一次做,公司节奏很快,团队要求很高,那几个月是我在北京最累的一段经历,但累并充实着。也最感谢那段经历、那些同事,让我在工作上收获很多。因为周末上班和学校上课时间冲突的关系,年夏天我离开头条去了新浪。

今年这次换工作到杭州,面试交谈中几次被问到这两段履历,对方不解为什么从头条去新浪。主要原因是周末上班这一点,会让我不能如期完成人大的学习,次要原因跟当时工资不理想也有关,说来惭愧,我当时从创业公司换到头条,单看基本工资是降薪的。另外期间也出现过一次小意外,在连续加班了一段时间后,有天晚上我洗澡发现大腿后面突然冒出一大块很硬的胞,要不是那天实在太累,我就穿衣服打车去急诊了,而我还是想先睡一觉休息好了再说。医院,照了B超查出是软组织急性感染化脓,问题不大,做了一个小手术。手术台上血流了一滩,护士给我包扎好,叫我在门口坐一会观察十分钟,我就坐在那哭。需要发泄这些不良情绪。哭不等于玻璃心,哭完还是一条好汉。

回来一想,那么辛苦挣得又不多,还把身体搞差了,不太值当,所以做完几个项目就离开了。去新浪是巧合,我本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再找新工作,没成想刚休息两周,他们就说有坑叫我去。我一想这样省了自己去投简历、面试,倒是方便,而且在新浪做微博能把微博玩得比较透,对履历也是不错的加分项,那就去吧。即使也是钱少了点,但时间上宽松了很多。

刚到北京时我就希望到一个媒体平台工作,因为我喜欢写,喜欢跟人交谈。我以为我可以做一个记者或编辑,早期浅尝过一段时间,发现不是我想象的。但我还是喜欢传媒行业的氛围,作为工作者有机会了解到幕后的“真相”。我在第一家公司的时候,有一次出活动意外和*碰上面,她也是我很喜欢的演员,就上去求了一张合照。在头条和新浪见到明星的机会就更多了,不过我已经过了为明星狂热的年龄,不那么激动了。

4

北京是文学青年的圣地。我在北京的另一番见闻、更珍贵的收获,是完成了在文学这件事情上的一些愿望。我最喜欢的一位当代作家,格非,这几年他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讲座、读书会,我听过十几次。年年初他那场著名的《重返时间的河流》演讲,我有幸去了现场,跟那年的毕业生一起坐在礼堂里,喜悦和满足还有被一语惊醒的顿悟交织心头,听到结尾处眼泪狂涌,此刻回想起那天依然觉得幸福之至。我也去教室旁听过他的课。

我曾偶然遇到一个女生,是他的学生,她说格非是非常好的老师,很渊博,很智慧,没有架子,对学生很好。她叫我可以再去旁听,但我没有再去过了,一方面是时间不大允许,另一方面有上面那些经历我觉得已经很足够了。保持一定的距离,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七年不说再见,还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