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近些年双膦酸盐类「BPs」药物(一种强有力的骨吸收抑制剂)的应用也逐渐广泛起来,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第二、三代,如唑来膦酸、阿仑膦酸、帕米膦酸等。
前段时间,科里收治了一位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者,一系列检查之后,就患者能不能用BPs引发了一些讨论。医生甲:患者烂牙齿很多,不能输唑来膦酸!医生乙:那就给她口服阿仑膦酸钠70mgqd,说明书上也没有下颌骨坏死这一不良反应!简短的对话,不难看出我们当时在讨论什么问题,今天就上次的讨论,与大家分享几个问题的一点看法——不能输唑来膦酸的骨质疏松患者能否放心使用阿仑膦酸钠?口服双膦酸盐之间,下颌骨坏死有没有差异?如何防范下颌骨坏死的不良反应?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先回顾2个概念。1
●
颌骨坏死「ONJ」
通常是指累及到裸露的下颌骨或上颌骨的一种口腔病变。ONJ可自行发生,或由拔牙、外伤、头颈部放射治疗(放射性骨坏死),或大剂量静滴双膦酸盐治疗(如癌症治疗)引起。表现为暴露的*白色硬骨的区域,边界光滑或粗糙,可能的体征和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感觉异常、化脓、软组织溃疡、口内或口外窦道和牙齿松动[1]。2
●
双膦酸盐相关颌骨坏死「BRONJ」
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AAOMS)确立的BRONJ诊断标准:口腔颌面部存在8周未愈合的骨面暴露,且患者正在接受或接受过BPs药物治疗但无头颈部放疗史[13]。由口腔科医生Marx在年首次报道[2],其发病率在0.1~20%之间,是双膦酸盐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阿仑膦酸钠说明书CFDA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