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感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早读必备技能应力可调式外固定技术,你
TUhjnbcbe - 2021/11/3 17:45:00

骨折端应力可调式外固定可避免骨折端应力遮挡、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可实现骨折固定的数字化、个体化、及时化、安全化、生物学固定及稳定性固定,减少钉道感染的发生率,真正实现骨折固定由AO(坚强固定)到BO(生物学固定)的转变。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骨折端应力可调式外固定技术,值得学习借鉴!

AO存在的问题与争议

1)应力遮挡与骨质疏松;

2)坚强的内固定与保护血运和软组织之间的矛盾;3)一期愈合和力学稳定性之间的争议

BO理念

1)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保护局部软组织的附着;

2)不以牺牲骨折部的血供来强求粉碎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如必须复位的较大折块,也应尽力保存其供血的软组织蒂部;

3)使用低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好的内固定器材;

4)减少内固定物与所固定骨之间的接触面(髓内及皮质外);

5)尽可能减少手术暴露时间等。

应力遮挡

(1)应力遮挡(StressShieldingEffect)

是指当两种或者多种具有不同刚度的材料共同承载外力时,具有刚度较高的材料将会承担较多的载荷,而刚度较低的材料则只需承载较低的载荷,即所谓的应力遮挡。

(2)应力遮挡的弊端

1)骨质疏松;

2)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

3)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患者术后两年骨折不愈合。(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度坚强的外固定,同样会引起应力遮挡效应,造成骨折不愈合。

(3)骨折端应力与微动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

许多研究证实,骨折端控制性应力与运动可以促进骨痂的形成和钙化,加速骨折愈合。

(4)骨折端应力可调式外固定架的调控机理

1)外固定架调节杆可以轴向微动2-3mm;

2)调节装置可给予调节杆向上的可控作用力;

3)调节杆可被紧固螺钉固定,松开即可实现动力化;

4)人体体重给予调节杆向下的作用力;

5)固杆螺套在术中具有复位加压的功能。

(5)避免应力遮挡的应力传导方式

(6)生物力学试验

1)扭转试验

2)三点弯曲试验

3)悬臂试验

4)动物试验

骨折端应力可调式外固定架

(1)适应症

1)开放性骨折;

2)多发性骨折;

3)关节融合;

4)骨延长、骨搬移;

5)部分儿童骨折。

(2)禁忌症

1)严重营养不良患者;

2)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3)重度骨质疏松患者;

4)不能配合术后管理患者;

5)伤肢有广泛皮肤病患者。

(3)穿针顺序

1)先于骨折端打入一枚防脱位外固定针;

2)对向穿针,两根针距离稍大于调节模块的长度,常用模块长度为58mm和78mm;

3)复位骨折端,连接调压固定臂;

4)打入第三枚针,注意针的打入方向;

5)固定第3、4枚骨针;

6)连接半环。

(4)骨折靠近关节面的穿针方法

(5)骨折端应力计算方法

人体体重给予调节杆:向下力

调压装置给予调节杆:向上力

向下力-向上力(调节装置上的读数)=骨折端应力

单臂式:体重-单臂向上力

半环式:体重-双臂向上力

环式:体重-多臂向上力

(6)应力调控

应力调控时机:X线片或CT证实骨折端有连续性骨痂,成人通常为6-10周,儿童常为3-6周。

调控力值:

1)从人体体重1/6或1/3开始;

2)若骨折端连续1-2周无疼痛,骨折端无移位,继续调到1/3或2/3体重;

3)若骨折端又连续1-2周无疼痛,骨折端无移位,调到全部体重;

4)若骨折端继续1-2周无疼痛,骨折端无移位去除外架。

经典病例解析

案例1:晋某,女,49岁,摔伤致左胫腓骨中段开放性gustilloI型骨折,入院后第3天外固定手术治疗。

闭合复位外固定术

术后DR

术后1个月

术后2个月

已有骨痂形成

术后10周:开始调整应力,调整骨折端可受20kg轴向力量,继续不扶拐步行。

调整应力的方法

2周后复查示:骨痂进一步形成,骨折端负重增加至40kg

调压后2周

术后16周复查:术后16周调节为骨折端可受自身体重全部轴向力。

术后18周

术后18周松开全部针棒夹

术后18周去除外固定架

术后功能

术后7个月:骨折已完全愈合,塑形好。

案例2:马某,男,63岁,摔伤致右胫腓骨Gustilo-I型,AO42-A3.3型骨折。

术后第一天

5周复查

8周复查:骨痂明显,调整骨折端应力为20kg余

12周复查:增加受力至40kg余,半月后全松开。

术后16周

术后16周CT

术后16周去除外固定架,可以进行正常日常活动。

案例3:杜某,女,44岁,车祸伤致右胫腓骨GustiloI型、AO42-A3.1型,软组织内积气。

术前CT与MRI

术前资料

术后当天

术后2周

2个月复查

术后14周

术后18周,去除外架

案例4:右胫骨平台,胫骨上段粉碎性骨折。

术前

术后

术后4周

术后8周

术后大体照

术后10周CT

术后12周平片

术后16周CT

小结

骨折端应力可调式外固定架的特点:

1)避免了骨折端应力遮挡;

2)能促进骨折愈合;

3)减少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发生率;

4)实现了骨折固定的数字化、个体化、及时化、安全化、生物学固定、稳固性固定;

5)减少钉道感染的发生率;

6)真正实现了骨折固定由AO(坚强固定)到BO(生物学固定)的转变。

声明:本文为原创,原课件作者宋文超老师,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关于文中更多内容的视频讲解及经典病例解析,打开好医术app即可查看完整讲解!

作者介绍:

宋文超

主任医师

宋文超郑州院区显微创伤骨科创面修复研究所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市创伤显微外科研究所所长,医院学会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创面修复学组副主任委员,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学会委员,医院学会烧创伤修复重建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创伤外科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南六省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市医学会急诊急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曾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首届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工匠”,“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擅长各种四肢复杂骨折、严重复合性损伤的微创治疗;骨髓炎、创伤、炎症、肿瘤、瘢痕等各种创面的修复,四肢血管、神经、肌腱损伤的修复;四肢骨不连、骨缺损的治疗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河南省医药卫生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基金项目”1项,“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一项,骨科临床领域国家专利15项。

推荐阅读

早读

髌骨软化:青壮年最常见膝盖痛,99%的人都误解了!早读

临床必备: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方法及经皮穿针技巧详解!早读

90条韧带的精细解剖、起止点及分布走形,收藏随时学!??点击下方,前往app

1
查看完整版本: 早读必备技能应力可调式外固定技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