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感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18日龄新生儿右侧脸颊进行性肿大,抗感
TUhjnbcbe - 2021/12/7 15:02:00

导读

前几天的推送:「小心!流行性腮腺炎冬春高发,可致聋」讨论了流行性腮腺炎的诊疗,今天分享的病例同样表现为「腮腺肿大」,但病因、治疗完全不同。病例回顾患者,男,18天,主因:「发现右侧腮腺肿大5天」入院。5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发现右侧腮腺进行性肿大,医院予抗感染(具体药物不详)治疗5天未见明显好转,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科,门诊以「腮腺炎待查」收住院。出生史及喂养史:18天前患儿于医院产科剖宫产娩出,胎龄39+3周,无异常出生史,生后2小时开奶,混合喂养,喂养耐受。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神志清,精神、反应较差。全身皮肤颜色欠红润,三凹征阴性,右下颌红肿,质硬,大小8×8cm,触诊时表情痛苦。四肢肌张力可。原始反射可部分引出。余查体均阴性。图源:作者提供初步诊断:急性腮腺炎?诊断依据:患儿精神、反应较差,腮腺部位红肿,高度怀疑腮腺炎可能。入院时治疗:经验性给予氨苄西林钠+拉氧头孢钠治疗辅助检查:1.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28.72×/L;Hs-CRP:61.74mg/L;PCT:0.5~2.0ng/ml。图源:作者提供2.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并培养图源:作者提供考虑患儿精神、反应较差,感染指标明显升高,且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抽出约7ml脓性液体,抽出液体培养阳性:金*色葡萄球菌,故经验性调整抗生素为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同时丙种球蛋白、新鲜冰冻血浆支持,皮肤科会诊复方*柏液湿敷。图源:作者提供治疗一周后再次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抽出约10ml脓性液体,复查感染指标较前明显降低,停用美罗培南,给予万古霉素抗感染、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同时,静滴大扶康预防真菌感染。治疗13天时复查彩超,包块缩小约一半。图源:作者提供整个治疗过程中感染指标变化如下图图源:作者提供出院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出院时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右下颌红肿较前明显小,质韧,大小约2×2cm,触痛较前减轻,吃奶可,尿量可,自主排便可,复查感染指标恢复正常。出院后头孢克洛干混悬剂3次/天,口服2周。出院后1月随诊,患儿右下颌包块已完全消退。新生儿腮腺炎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是一种由细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男婴约为女婴的3倍.病变多为单侧腮腺受累,左侧多见,亦有双侧腮腺同时受累报道。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在新生儿期非常少见,发病率为3.8/~14.0/[1]。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腮腺肿大、疼痛等,挤压腮腺腺体导管有脓液流出是本病的特征性体征,但如腮腺导管堵塞或疾病早期脓液还未形成时则无此现象。在新生儿期,早期表现可不典型,可仅表现为哭闹、拒乳等。感染严重会形成腮腺脓肿。部分患儿因病情进展迅速或未及时治疗,可合并面神经麻痹、蜂窝织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并发症。辅助检查:腮腺超声是诊断本病最常用的无创检测方法,可发现腮腺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回声欠匀,血流丰富等改变,若肿胀中心出现波动感,超声检查往往提示有脓腔形成。此时可进行穿刺抽取脓液进行涂片、培养,而根据超声腮腺腺体增大范围、是否波及周围软组织及淋巴结、低回声区内是否有液化、血流情况等,为鉴别面部蜂窝织炎、骨髓炎、皮下脂肪坏死、血管瘤等提供依据。致病因素:1.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健全。2.新生儿腮腺发育尚不完善,功能不成熟,唾液分泌量少,易导致口腔黏膜干燥、受损。3.新生儿母乳喂养量不足,频繁吸吮造成口腔压力大、腮腺导管口阻塞。4.其他如口腔环境、母体产道感染、羊水感染。致病菌: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色葡萄球菌,其余病原菌还句括其他少见革兰阳性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极少见厌氧菌,感染途径有血行和导管逆行感染两种以后者为主。治疗: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时应覆盖以金*色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球菌,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当腮腺导管口堵塞,脓肿形成时,可进行局部穿刺抽取脓液,尽量减少切开引流,以免造成腮腺瘘、面神经损伤,留有瘢痕。如果脓液量多或者脓稠不易抽出,病灶已破溃者,可实施切开引流。对于早产儿严重感染患儿,还应同时注意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的治疗。鉴别诊断:1.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儿童,学龄期尤甚,常表现为双侧腮腺弥散性肿胀,但导管无脓性分泌物排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多为病*感染所致[2]。2.腮腺区急性淋巴炎是腮腺包膜下的淋巴结炎症,病情轻,可扪及肿胀淋巴结,导管无流脓,无明显全身性症状[2]。3.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是双眶下眼睑皮肤红肿,波及眶周,睑裂缩小,面部随后出现炎性红肿及浸润块,常向口内及眶下穿破流脓[2]。小结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在临床上极少见,男婴多于女婴,常为单侧受累,感染途径主要是经腮腺导管逆行感染,临床特征为腮腺肿大及腮腺导管排出脓性分泌物。脓液培养出致病菌可确诊,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色葡萄球菌,故本病一旦确诊,应尽早采取以抗生素为主的保守治疗。必要时局部切开引流,预后良好[3][4]。致谢:本文经西安医院儿童病院副主任医师王惠萍专业审核??????点击进入
1
查看完整版本: 18日龄新生儿右侧脸颊进行性肿大,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