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介
主诉:男性,67岁,因“心累、气促2+周,发热、咳嗽10d,呼吸困难2d”入院。
现病史:5+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累、气促,伴颜面与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提示:肌酐μmol/L,尿蛋白(++),隐血(+++),尿总蛋白.23mg/L,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pANCA:(+)。诊断“ANCA相关性血管炎”,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mgIVqd,环磷酰胺0.2gIV隔日1次。10d前发热、咳嗽,最高体温39.3℃,无痰。2d前呼吸困难,吸氧无法缓解,血气分析提示“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后转入我院急诊科。
查体:体温36℃,血压/82mmHg,呼吸24次/min,心率次/min。慢性病容,被动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散在淤青淤紫,左肺触觉语颤增强,左肺及右下肺叩诊浊音,双肺闻及湿啰音,双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81×/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比93.6%,红细胞3.0×/L,血红蛋白89g/L,血小板65×/L。降钙素原37.68ng/ml,C-反应蛋白mg/L,白细胞介素6>pg/ml。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71pg/ml,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1.2。尿素23.1mmol/L,肌酐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19.92ml·min-1·1.73m-2。肌红蛋白3.00ng/ml,B型钠尿肽前体ng/L。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11.3cell/μl,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19.5cell/μl,CD4/CD8比值0.58。HIV抗原抗体筛查阴性。肺部CT示双肺散在斑片、结节、条索实变影,右肺中叶肺实变不张,见片团状软组织密度影(图1)。
诊治经过:入院后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美平联合卡泊芬净抗感染、升血压等治疗。入院第2日,采集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送检,涂片染色和镜检:六胺银染色见大量耶氏肺孢子菌包囊(图2),革兰染色见长丝分枝状的阳性杆菌(图3),弱抗酸染色阳性(图4);细菌培养:可疑菌落经质谱鉴定为豚鼠耳炎诺卡菌(图5和图6);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巨细胞病*DNA阳性,耶氏肺孢子菌DNA阳性,结核分枝杆菌DNA阴性;宏基因组测序(mNGS):豚鼠耳炎诺卡菌序列数个,耶氏肺孢子菌序列数个,CMV序列数92个。血清抗体检测:CMVIgM抗体阳性。多科会诊认为,耶氏肺孢子菌、诺卡菌和巨细胞病*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患者重症肺炎,调整抗感染方案为联合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克林霉素和利巴韦林抗感染治疗,第5日后医院治疗。
图1胸部CT检查
图2BALF六胺银染色镜检(X)
图3BALF革兰染色镜检(X)
图4BALF弱抗酸染色镜检(X)
图5BALF细菌培养菌落形态(血平板35℃2d)
图6质谱鉴定图5平板上的可疑菌落
病例分析
1
明确病原体助力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治
肺部感染是免疫力低下患者常见的一类继发感染,起病往往隐匿或急剧,感染后出现重症几率大,尽早精准诊治对于控制患者病情和改善预后尤其重要。本例患者由于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免疫系统急性抑制,发生重症肺炎,因此及时送检适宜的标本(呼吸道样本、血液等)进行常见病原体(细菌、真菌和病*等)筛查是必要的。
2
联合传统和新型检测技术有利于混合感染的诊断
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涂片染色镜检、培养、血清学试验等,该类技术由于灵敏度、特异性和时效性等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需求。近年来,新型技术(如PCR、mNGS、质谱等)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该类技术在识别难以培养或新发病原体、混合性感染以及菌种快速鉴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优势。本例联合传统和新型检测技术,从患者样本检测到耶氏肺孢子菌、豚鼠耳炎诺卡菌和巨细胞病*,综合患者基础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确定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重症肺炎。
本文作者:医院实验医学科舒玲何超
编辑/排版:裘佳
审核:许奉彦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