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召开会议,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
今年活动时间是11月18日-11月24日,活动主题定为“扩大认知遏制耐药”。
为此,药剂科特别推出抗微生物药物宣传周系列科普知识,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抗微生物药物,提高对耐药的认知水平,同时,呼吁大家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停止过度使用和滥用抗微生物药物,遏制微生物耐药的发展与蔓延。
抗菌药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抗菌药=消炎药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而抗菌药仅适用细菌引起的炎症,对有病*引起的炎症无效。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菌药来进行治疗。
误区二:广谱抗菌药优于窄谱抗菌药
抗菌药使用原则是能用窄谱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菌药。
误区三:新的抗菌药比老的好
每种抗菌药优劣各不相同,要因病、因人选择。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不良反应较明确;新抗菌药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抗菌药发生了耐药。
误区四:使用种类越多越有效
一般不提倡联合使用抗菌药,联合用药会增加不合理用药因素,这样容易降低疗效。为了避免耐药和*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菌药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五:感冒就用抗菌药
病*或者细菌都可引起感冒,抗菌药只能对细菌性感冒有用。习惯在药店买感冒药的同时加抗菌药使用,实际上是滥用。
误区六:频繁更换抗菌药
频繁更换药物,不仅伤身而且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如果使用某种抗菌药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会影响疗效。
用抗菌药之前先问自己四个问题
一问:所得疾病与细菌感染有无关系?
许多疼痛、腹泻很可能不是由细菌引起的,使用抗菌药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还可能增大药物副作用发生的几率。
二问:必须要使用抗菌素吗?
很多人一出现感冒发热的症状就去输液,抱着“打一针或输一瓶抗菌药好得快”心态的人并不少见。
三问:该药针对性强吗?如何服用?服用多长时间?有何禁忌?
一些人有在家中常备一两种抗菌药的习惯,不论出现了哪种感染都用这两种抗菌药。
四问:用药后身体是否出现药物说明书中没有写明的不适症状?
遵照医嘱使用了合适的抗菌药时,应当注意自己是否出现了以往没有的症状。
文字:李小东
编辑:杨冬梅
审核:郭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