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是指皮肤和皮下软组织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急性伤口通过一系列有序的生理愈合过程,包括止血、炎症、上皮生成、纤维增生和成熟。一旦正常生理愈合过程发生改变或停滞时,可能会形成慢性伤口。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arterydisease,PAD)、糖尿病、静脉功能不全、营养不良或其他基础疾病状态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该现象。
伤口一般分为急性伤口和慢性伤口。虽然没有明确确定急、慢性伤口差异的具体时间范围,但是慢性伤口一般与减缓或阻止伤口愈合的生理损害有关。伤口可能由各种不同的机制造成,包括急性皮肤损伤(擦伤、刺伤、挤压伤)、手术,以及导致最初完整的皮肤发生破坏的其他病因(如缺血、压迫)。二、伤口愈合分期伤口愈合是组织损伤后细胞反应的过程,可激活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该过程涉及有序的细胞移行和内皮细胞募集,以及血管的生成。这些细胞通过释放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相互协调。一旦实现止血,急性伤口通常会以一种高效有序的方式愈合,其特征包括炎症、上皮形成、纤维增生和成熟的有重叠的阶段。
急性伤口各愈合阶段的转换呈线性过程,具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慢性伤口停滞在这些阶段中的某一个阶段(通常为炎症阶段),而不能进一步进展。此时,线性过程的正常生理转化为了慢性周期的病理生理,而没有明确的伤口闭合终点。三、伤口愈合的阶段伤口愈合按照有效的组织方式进行,包括:止血阶段、炎症阶段、增殖阶段和成熟阶段。尽管伤口愈合的阶段都是线性过程,但伤口愈合过程向前或滞后发展是根据病人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决定的。(图片源于uptodate临床顾问)1、止血阶段:止血是指血管损伤部位血凝块形成的过程。当血液渗漏时,止血过程就已经开始。首先是血管收缩,阻止血液流动,然后血小板在断裂的血管内集聚,触发凝血级联反应并释放对伤口愈合启动和进展重要的必需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产生的纤维蛋白基质能够稳定创面,并且为伤口愈合过程提供临时支架。止血过程速度非常快,一旦纤维蛋白网激活,促凝血和凝血酶原的释放使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血栓或血凝块的形成使血小板和血细胞在伤口表面堆积,起到止血效果。血栓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它从血管壁分离,脱落,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可能会有中风、肺栓塞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2、炎症阶段:炎症是伤口愈合的第二阶段,是血管损伤后的防御性反应,炎症可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及中性白细胞等血液成分(由水、盐和蛋白质组成)渗出到组织内,造成局部的肿胀。炎症增生具有限制炎症的扩散和弥漫,使受损组织得以再生修复的作用。炎症阶段的关键部分为血管通透性和细胞募集增加,包括:●单核白细胞聚集,并且转化为巨噬细胞。在炎症初期,增生的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和清除组织崩解产物(坏死的细胞、病原体和细菌)。●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释放组胺以及血管扩张和细胞移行的其他介质。●间质肥大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可使小血管透过炎症反应的分子和细胞介质。产生的血浆和细胞成分聚积,临床上表现为水肿或肿胀。●趋化作用导致多形核白细胞移行和聚集,多形核白细胞通过溶酶体酶消化细菌、异物碎片和坏死组织。●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同构成肉芽组织,有助于炎症后期炎症局限化和瘢痕愈合。炎症通常是伤口愈合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过度或持续的炎症反应会带来系列问题。慢性伤口的愈合进程通常停滞在这一阶段。坏死组织、异物和细菌的持续存在导致金属蛋白酶异常生成,金属蛋白酶可改变炎症平衡和损害上述细胞因子的功能。3、细胞增殖阶段:伤口愈合的增殖阶段是由胶原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新生组织重建的过程。增殖期基本上由新生血管组成的肉芽组织填充,此阶段肉芽组织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成纤维细胞由局部间充质细胞转化而来,通常在24小时内出现在伤口中,到术后第10日前占据主导地位,它们能连接到血凝块的纤维蛋白基质,增殖并生成构成基质的糖蛋白和黏多糖。此外,成纤维细胞可生成收缩蛋白,被称为“肌成纤维细胞”的可收缩细胞,将伤口边缘牵拉到一起,到第5日时已存在于伤口中,而且拥有平滑肌细胞的特征,能够收缩。健康的肉芽组织是粉红色或红色,质地不均匀,且不容易流血。暗色的肉芽组织可能是感染、缺血或灌注不佳的表现。上皮(表皮)形成是增殖期的最后阶段。此时应该保持伤口湿润,加速上皮化进程。一般来说,在伤后48小时内使用封闭和半封闭敷料可维持创面上皮化的最佳环境。上皮形成后初期,表皮非常薄是阻挡细菌和其他异物的屏障,但易受创伤而且拉伸强度很低。在非一期闭合的伤口中,上皮形成过程较困难,其可能会发生二期愈合。在这些伤口中,跨越伤口长度、宽度和深度的上皮细胞移行的物理距离增加。若伤口边缘或基底存在生物膜和衰老细胞可能会进一步损害这个过程。生物膜不可逆地结合到伤口基部,促进炎症并妨害上皮形成;伤口边缘的上皮细胞也可能会衰老,或有丝分裂不活跃,无法进行对增殖过程必要的DNA复制。
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图片源于uptodate临床顾问)4、成熟阶段:也称为伤口愈合的重塑阶段,此阶段伤口已经完全闭合,Ⅲ型胶原蛋白被I型所代替。在增殖期,胶原蛋白在损伤处沉积,排列紊乱。然而在成熟阶段,随着无序的胶原蛋白被分解和再形成,使胶原蛋白整齐地排列,增强拉伸强度的共价交联形成。胶原交联可减少疤痕厚度,增强伤口皮肤的拉伸强度。拉伸强度取决于胶原蛋白亚单位的互连。一般来说,损伤后21天重塑过程就已经开始,并可以持续一年或更多。伤口虽然愈合,但仍然要比正常皮肤脆弱,拉伸强度仅为正常皮肤组织的80%。伤口愈合阶段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过程。一旦伤口愈合在某一阶段停滞,可导致慢性难愈合创面。保持创面湿润,清洁,保护新生上皮组织免受二次损伤和感染,可加速伤口愈合过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