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肝病(ESLD)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仍无严格定义。结合肝脏形态和功能,ESLD指各种慢性肝脏损害所致的肝病晚期阶段,主要特征为肝脏功能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其范畴包括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期阶段,包括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DC)、慢性肝功能衰竭(CLF)和肝细胞癌。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ESLD,也是ESL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诊治棘手。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我国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年版《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的基础上,修订了《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年版)》,旨在指导并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ESLD合并细菌、真菌感染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指侵犯至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真菌感染,导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是重症肝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重症肝病合并IFI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而抗真菌药物又多在肝脏代谢,*副作用大,临床诊治困难。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参考已发表的相关指南和最新研究进展,根据重症肝病特点,经认真讨论,形成《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供有关医务人员在制定重症肝病合并IFI诊治决策时参考。
现将两部共识推荐意见奉上,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