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溃烂,骨头隐约可见,甚至还会渗出不明液体,听起来是不是很吓人?
更吓人的是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因此截肢,落下终身残疾。
而这种病就叫做骨髓炎。
骨髓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很陌生的名字。简单来说就是人身体受伤后,细菌感染了骨组织,从而导致发热、局部红肿、疼痛、流脓、骨不愈合等。有的病人刚发生骨髓炎时只是局部一点感染,由于治疗处理不当,仅几天或几周的时间就发展成为重度骨髓炎,甚至直接威胁生命。
高空坠落,导致双脚骨折
吕大哥本来一直在浙江工作,一次意外他从三米多高的露台上摔下,双脚骨折,在当地做好内固定手术后,就回沛县老家准备休养一段时间。结果回家没多久,发现左腿越来越不对劲,脚踝的伤口看着越来越大,还会渗出不明液体,左腿也明显比右腿肿了一圈。
感觉到情况不对,家人赶忙医院就诊寻求治疗,可是消炎换药快一个月,腿还是红肿、流脓,感染控制效果不佳。
这下家人有些着急了,赶医院创面修复科求诊。接诊的医生发现左外踝的伤口感染严重,皮肤已经有部分坏死,内固定部分外露。通过x光片发现了踝关节内有一片游离骨,导致了伤口久治不愈,反复感染。
接诊医生迅速做出判断,当务之急是先把感染控制住,否则会影响到踝关节的正常活动,如果感染进入到了髓腔,就有截肢的风险了。
术前
创面修复科刘衍松主任带着团队一起讨论治疗方案,经过检查,患者左外踝中间有一块约2.5*6cm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可以看见骨质,并且明显有发炎流脓的现象,有感染迁移、肢体坏死、截肢的风险,治疗非常棘手。为确切控制感染,保障手术成功,团队准备分两次手术,先进行清创,待感染得到控制,再进行骨水泥封闭,同时采用带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创面,带蒂皮瓣血运丰富能封闭创面与外界的联系,避免炎症的继续感染。
确定好方案后,刘衍松团队对吕大哥进行了“左踝扩张创骨髓炎病灶切除+内固定取出+创面负压引流术”。
取出的游离骨(左图)术后负压(右图)
“第一次手术主要是清除坏死组织及变性骨质,缓解目前感染疼痛症状,通过负压引流封闭创面,有利于控制感染,再结合术后抗感染、消肿等对症治疗,为接下来的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一小时后手术结束,感染明显得到控制,发炎肿胀现象肉眼可见得到缓解,吕大哥感到左脚也不像之前那么疼了,家人的心这才稍稍放下。
待吕大哥一周后拆除负压,再对左踝进行二次手术修复,这次手术将利用载抗生素骨水泥对骨髓炎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且清除残余炎症后彻底封闭创面,隔绝感染,患者的皮肤缺损面积大,需要进行皮瓣修复,方能保障以后的正常生活。
“手术后创面干净,肉芽组织生长丰富,无异常分泌物,创面细菌培养无感染,才能进行下一次手术。”
术后半月患者恢复理想,复查各种炎症指标均下降至正常范围,满足二次手术条件,刘衍松主任手术团队随即又为其进行了“左外踝清创骨水泥取出+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创面术”。
皮瓣修复术后吕大哥左脚已经可以进行正常的踝关节活动,等到移植的皮瓣恢复后,再进行植骨手术,彻底弥补骨缺损,吕大哥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了。
因为骨髓炎,吕大哥差点截肢,先后进行了四次手术,经过近两年的专业治疗,才终于保肢成功,恢复正常生活。
而像这样的病例,创面修复科每个月都能遇见二三十例,自科室成立以来,收治众多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为他们解除痛患,以综合医疗手段治疗了大批慢性糖尿病足患者、术后伤口长期不愈合患者、放射性溃疡患者,被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认证为“慢性难愈性创面显微修复基地”。创面修复科
年,医院与慢性创面治疗技术全国知名的北京医院合作,依托我院手足外科技术优势,整合烧伤科、内科、介入科等多学科力量,设立慢性创面显微修复外科(创面修复中心)。集中开展褥疮、糖尿病足病、血管性溃疡、外科术后或外伤后伤口不愈合、放射性溃疡、严重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疤痕性溃疡、骨外露等慢性体表创面研究与治疗。
年3月9日,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原医院)冯光教授工作室在仁慈成立,北京的慢创专家定期来仁慈坐诊、手术,仁慈慢创医生定期前往北京进修学习。
往期回顾:
腹膜后恶性肿瘤复发,医院多学科联合成功挑战手术骨盆多发骨折,不打钢板,也不上外固定架,这样固定真神了!高倍显微镜+微创手术,50岁李师傅住院3天“甩走”20年腰痛文案
陈青峣校审
王程程发布
杜超策划
崔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