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的敌人,终极的大boss”——恶性肿瘤是名副其实的“百病之王”,其预后差,治疗代价大,严重威胁生命,所以在诊断时,首先要怀疑是否肿瘤,其次再考虑其他疾病。
01
—
病史介绍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65岁;
主诉:胆囊切除术后7月,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反复胆道感染6月;
病史:医院因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术后2周,患者出现*疸,伴有发热等症状;医院治疗,行腹部CT检查后,放置胆管支架。术后患者反复出现胆道感染,发热,*疸半年。
查体:一般情况可,皮肤巩膜*染;
辅助检查:CT提示胆道支架植入,肝门部胆管扩张。总胆红素ummol/L;直接胆红素ummol/L.
02
—
MDT讨论
放射科:本院CT以及MR检查显示:患者肝内胆管以及肝门部胆管扩张,胆总管内可见支架影。胆总管狭窄明确。胆囊管残端处有软组织密度影(下图箭头所示),与胆总管无明显关系,与胆总管狭窄无关;MR检查未见有明显肿瘤征象。需要患者放置支架前的影像资料以确切评估胆管病变。
平扫见胆囊管残端处软组织影动脉期:胆囊管残端处软组织影有强化,胆管壁未见增厚
MR检查未见有明显肿瘤征象
消化内科:如果需要明确病理,则可以行ERCP检查,行胆道刷检行细胞学检查;同时可以更换支架。肝胆外科:该病例的诊断问题是胆道狭窄的病因。考虑:1、胆道肿瘤;胆道肿瘤如果为结节型,则可以看到肿瘤;如果为弥漫浸润型,则可以看到胆管壁增厚、强化;
2、术后疤痕形成或医源性损伤导致胆道狭窄:这点有可能;
3、胆道结石或异物:ERCP或MR检查可以排除。
该病例的治疗问题:
1、有无手术指征:
a、更换支架:更换支架可能仍无法保持通畅,且一段时间后支架会再次堵塞;
b、不可能反复进行支架的更换;
c、且如果是胆道肿瘤,则需要行根治性手术;仅放置支架会延误治疗。
——因此有手术指征。
2、如何手术:a、胆道端端吻合:探查后,如果无肿瘤,行胆道狭窄部切除,胆道端端吻合,但是受限制因素是:胆道缺损过长,近远端管径不一,吻合困难,吻合口狭窄,吻合口远端狭窄等,因此不首选;
b、胆肠内引流:如果无肿瘤,行胆肠内引流是最合理方案;
c、胆管癌根治术:如果是恶性肿瘤,根据部位和切缘行根治术,包括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MDT讨论后,拟手术治疗;术中根据病理结果,再决定手术方案。
03
—
治疗腹腔镜探查:注:PHA:肝固有动脉;GDA:胃十二指肠动脉;PV:门静脉;tumor:肿瘤;BD:胆总管。术中连续冰冻检查,第3次冰冻报告腺癌:于是改开放手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野和术后标本:术后病理:04
—
回顾和分析由于术中发现胆管恶性肿瘤,再次要求患者取外院基线影像资料;影像来自XX医院,时间为.09,已经是半年之前的事情了:
平扫:动脉期(箭头处示胆总管壁增厚,强化,管腔狭窄)
静脉期(箭头处示胆总管壁增厚,强化,管腔狭窄)
所以,我们又回过头来,阅读了本院的MR,这次看,胆管壁弥散受限,可能是唯一提示胆管恶性的证据:
由于放置胆道支架后,难以判断胆管的病变,影像科提出:基线CT或MR对于判断胆管病变非常重要。胆道狭窄是肝胆外科等疑难杂症,诊断难,治疗难。由于该患者有胆囊切除术病史,所以在前期诊断时,往往会考虑术后医源性损伤或者疤痕挛缩等等,而忽略有肿瘤的可能性。该患者初诊时“胆囊炎”就是胆道梗阻等一个“副产品”。
当平时健康的中年人群,在无明显原因之下,出现一些比较持久的异常时,就应该去检查一下,以排除肿瘤。例如:出现消瘦和糖尿病,应当去排除一下是否有胰腺肿瘤;出现持久的干咳,需要排除一下肺部是否有肿瘤;腹部隐痛,需要检查肝胆胰腺胃、结肠;因为恶性肿瘤是名副其实的“百病之王”,其治疗代价大,预后差,严重威胁生命,所以在诊断时,首先要怀疑是否肿瘤,其次再考虑其他疾病。
该病人在接受MDT讨论后,得到了个性化又合理化的治疗,整个分析过程精彩丰呈;既体现了各个学科的专长,又体现了各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互相支撑,最终给病人的是一个合理的方案,让医患双方都受益。
该病例的临床经过和影像诊断仍有可讨论之处,本平台的观点以及针对该患者的治疗并不一定尽善尽美,欢迎同行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我们才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谢谢!
感谢放射科杨永波、孙松主任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