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228/4318885.html你的骨密度达标了吗?如何看懂骨密度报告单?目前,双能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测量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它作为一项骨骼检查得到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为什么要叫做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查呢?因为它是通过高低能量的两种射线,同时穿过人体,在低能量时,骨骼的衰减程度要比软组织衰减程度大;在高能量时,骨骼与软组织的衰减程度是相当的,来区分骨组织与软组织,所以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查能非常精确地测量出人体骨密度,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要用它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金标准的原因。人体的骨组织由松质骨和皮质骨组成。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最先表现在松质骨的骨量减少,骨的细微结构发生改变,皮质骨变薄,骨的脆性增加,发生疏松的骨质就好比一根完整的木材,被白蚁蛀得到处是洞一样,如遇轻微的碰撞,稍加压力,便会发生骨折。而骨密度测量是一综合性的骨密度,是扫描路径上的所有骨组织,皮质骨和松质骨。骨密度测量部位原则上选择:1.松质骨含量高部位;2.身体最承重部位;3.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4.测量重复性好的部位。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首选的测量部位是:正位腰椎1-4和髋部。骨密度仪会根据病人测出的骨密度数据,自动算出T值和Z值数据。T值与Z值都是相对的数值。T值是将你检查所得到骨密度(BMD)数据,与同性别、健康的年轻人的骨峰值数据库作比较,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SD)数,T值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有意义的指标。Z值是将你检查的骨密度(BMD)数据,与同性别、同龄人群的骨密度(BMD)数据库作比较得出的值。Z值主要应用于对儿童的骨质疏松症诊断,对成年人可反映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世界卫生组织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是根据T值进行诊断,应用于白人绝经后的妇女。当T值大于-1为正常;当T值在-1至-2.5之间为骨量减少(低骨量);当T值小于-2.5即为骨质疏松;T值在-2.5以下,并有脆性骨折(即从站立高度跌倒的骨折,非外力撞击造成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对于绝经前的妇女和男性是参考以上标准。在解读骨密度报告单时,当您看到测量部位中,腰椎1-4、股骨颈、大粗隆、全髋,这4部位中有一个部位的骨密度T值小于-2.5,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有人会问为什么T值是-2.5为诊断骨质疏松呢?世界卫生组织他们曾做了大量脆性骨折病人的骨密度,发现这些人群有65%以上的病人的骨密度T值均低于-2.5,所以当T值小于-2.5时,可诊断骨质疏松,即可以预测骨折的风险,这就是我们诊断骨质疏松的最终目的。骨密度检查室的注意事项:1.如果妊娠、哺乳期的妇女相对禁止做骨密度检查;2.如果做了造影检查、核医学检查的病人,至少三天后再做骨密度检查;3.了解病人体内腰椎和髋部有无人工假体,如一侧髋部有假体就做健侧髋部骨密度检查。人体的骨代谢是一个慢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随访监测疗效。骨密度测量的随访时间:1.理想状况下,治疗后的前两年,每年追踪一次;2.稳定之后可以延长间隔,每两年一次;3.在骨快速丢失状况,如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缩短随访间隔,治疗后每6个月追踪一次。另外,不同制造厂商所生产的骨密度仪所测得的骨密度值是不可比的。即初诊在哪台仪器做骨密度测量,复诊时还要在那台仪器上做骨密度检查。也就是说,医院做的骨密度检查,第二次随医院做骨密度检查,这样,数据比较才能是有意义的。
来源骨质疏松小助手、积水潭骨松防治共识
声明:本站文章为转载仅作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实现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人(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蛋白尿、眼底、血管等全面干预)、全过程(无病防发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残防死)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检查检验仪器、统一干预标准、统一干预方法、统一控制目标),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