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武器(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和破坏作用的武器。其造成的杀伤破坏因素中,不包括
A.爆炸破片
B.光辐射
C.冲击波
D.早期核辐射
E.放射性污染
[答案]A
[解析]核武器爆炸后没有碎片,是靠光辐射、核辐射、冲击波、放射物质来杀死生物。
2、切线动力伤所致的伤口属于
A.挫伤
B.刺伤
C.切割伤
D.冲击伤
E.撕裂伤
[答案]E
[解析]切线动力所致的伤口属于撕裂伤,另外还有擦伤也属于此类。A挫伤属于钝性暴力所致;刺伤和切割伤属于锐器伤,冲击伤是火器伤的范畴,所以最准确的描述是E
3、患者,男,25岁,3小时前与歹徒搏斗,不慎被歹徒开枪击中大腿,皮肤,肌肉破损,可见骨骼。在清创中,对血管损伤的处理,不正确的选项是
A.对不影响肢体成活的次要血管,都可以结扎处理
B.原则上血管损伤均应细致探查及修复
C.影响肢体存活的重要动脉损伤,应在无张力条件下吻合
D.髂外动脉.股动脉.肱动脉可采用人造血管修复,腘动脉以下自体移植
E.与重要动脉伴行的静脉发生损伤时,也应争取做修复
[答案]B
[解析]在战争条件下,短期内通过的伤员多,医疗条件差,对肢体损伤严重,修复希望很小的情况下应果断进行截肢,修复血管应限于主要动脉。必须认识到,当有大量伤员等待挽救生命时,为一位伤员进行长时间的血管修复是不符合野战外科原则的
4、患者男性,28岁,前臂被砍伤,行清创缝合。术后4天,伤口组织作病理检查,显示胶原纤维大量形成,部分胶原纤维分解,说明组织修复在哪一期
A.急性炎症期
B.细胞增生期
C.塑形阶段
D.瘢痕形成期
E.表皮和其他组织再生
[答案]C
[解析]大量胶原纤维形成,多余纤维分解,提示组织在塑型阶段。
5、战伤分级救治是
A.阶梯治疗
B.战术后方治疗
C.战役后方救治
D.战略后方救治
E.现场救治
[答案]A
[解析]战伤分级救治是阶梯治疗,战时的伤员分别有战术后方、战役后方和战略后方的各级医务组织负责救治。
6、某士兵男,18岁,在演习时,小腿不慎被坦克撞伤,骨折端外露,医院急救。此类伤口在手术时的检查要点是
A.伤口类型.程度.性质.部位.分类情况.有无脏器损伤
B.伤口大小.深度.形状.性状.污染情况.有无异物存留
C.伤口分类.窦道.部位.性状.损伤部位.损伤脏器数量
D.伤口种类.伤势.形状.程度.污染情况.有无异物存留
E.伤口入口.出口.部位.形状.严重程度.有无合并损伤
[答案]B
[解析]目前伤口已经确定为开放性伤口,不需要检查伤口类型了。开放性伤口在检察时要侧重检察伤口大小、形状、深度、边缘、污染、有无异物等。
7、创伤后的全身性反应,不包括
A.体温的变化
B.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在局部可表现红肿热痛
C.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变化
D.血压的变化
E.主要内脏器官功能变化
[答案]D
[解析]创伤后的全身反应是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活动增强并由此而引起的各种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过程,是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表现为综合性的复杂过程,不仅包括神经分泌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物质能量代谢,还涉及凝血系统、免疫系统、重要的生命器官和一些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等。不包括血压改变。
8、患者,女,20岁,晚班途中被歹徒用枪击中小腿,当即吓晕,歹徒随即抢包逃走。医院治疗,在清创中,对骨折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A.游离的小骨片均可取出,尽量保留与软组织相连的骨片
B.较大的游离骨片应清洗后放回原处
C.即使存在很大的骨质缺损,亦不应该采用骨移植术
D.污染不重,清创彻底,争取进行内固定
E.可以采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
[答案]D
[解析]在越南战争中,美*对火器伤所致的开放性骨折采取了髓内针和钢板、螺丝钉固定骨折,结果导致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感染率,很多伤员因感染而导致截肢,随后明令禁止火器伤所致开放性骨折使用内固定。
9、污染伤口一般认为伤后多长时间以内的伤口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答案]B
[解析]污染伤口一般认为伤后8以内的伤口,超过这一时间按感染伤口定义。
10、下列选项不属于开放性创伤的是
A.擦伤
B.撕裂伤
C.切伤和砍伤
D.挫伤
E.刺伤
[答案]D
[解析]开放性创伤是指皮肤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挫伤未使皮肤破裂,不属于开放性创伤。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