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张福志
定义:
默克尔细胞癌(MCC)是原发性皮肤神经内分泌癌的别名。
ICD-O编码:
/3
相关术语:
小梁癌;Toker肿瘤,皮肤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
部位:
大多数MCC发生在阳光照射下的皮肤中。按照受累频率的顺序,最受影响的部位依次是头颈部,四肢和躯干。
临床表现:
肿瘤通常表现为快速生长的肉色或紫红色的结节或斑块。临床鉴别诊断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无色素的黑素瘤,非典型纤维*瘤,淋巴瘤和囊肿。在没有可检测或原发性MCC史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转移性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原发性肿瘤可能会自然。
流行病学:
MCC主要影响白人老年人。在美国,根据SEER数据库,95%的MCC病例是白人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75岁,并且不到5%的患者在50岁之前被诊断出。
病因学:
紫外线(UV)辐射和默克尔细胞多瘤病*(MCPyV)的克隆整合都与MCC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转化机制的某些独特途径与这些机制有关。
遗传概况:在MCPyV阳性和MCPyV阴性的MCC中已报道了不同的遗传概况,这支持了这组肿瘤中假定的本体论二分法。特别地,与病*阳性肿瘤相比,MCPyV阴性肿瘤在TP53和RB1基因中具有更多的突变,具有许多CT取代的UV辐射特征突变谱,以及更高的总突变负担。这些发现表明,MCC中存在与UV辐射相关和与MCPyV相关的单独的致瘤分子途径。
发病机制:
MCC的起源细胞未知。最初,在小梁癌中发现细胞质神经内分泌颗粒(当时称为MCC),导致得出的结论是肿瘤起源于正常的默克尔细胞。但是现在这个假设尚有疑问,替代的组织遗传学竞争者包括皮肤干细胞,pro-B/pre-B细胞,以及能够形成新肝转移的癌干细胞或谱系特异性癌细胞。单纯MCC的组织发生可能与合并或双表型肿瘤不同。毛囊干细胞最近与双表型肿瘤有关,但缺乏确凿的数据。
组织病理学:
肿瘤通常在真皮和/或皮下组织中表现为所谓的蓝色结节。已经描述了从小型到中型和大型细胞的一系列细胞学特征。中间细胞类型是最普遍的。肿瘤细胞的核特征性地表现出精细的盐和胡椒染色质模式。铸型核常见。可以看到类似玫瑰花结的结构。核分裂和凋亡小体较多。淋巴管浸润常见。一些MCC显示表皮内有肿瘤细胞成分(表皮MCC)。在极少数情况下,肿瘤局限于表皮或毛囊,可能在原位构成MCC。但是,少数原发性皮肤神经内分泌癌与鳞状细胞癌或(较罕见)基底细胞癌或附件肿瘤有关。尽管可能发生碰撞肿瘤,但也有证据表明存在双表型和多表型肿瘤。例如,原发性皮肤神经内分泌癌有时可能代表另一种肿瘤的分化途径,尤其是鳞状细胞癌。合并肿瘤通常不存在MCPyV感染。在免疫组织化学上,肿瘤细胞的上皮标记物(例如CAM5.2,AE1/AE3,CK20、34βE12,BerEP4,EMA(也称为上皮膜抗原),有时甚至是CK7)呈阳性,而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嗜铬粒蛋白,突触素,和CD56)。他们还表达NFP。CK20和/或NFP的核周点状染色可靠地证实了MCC的诊断。TTF1染色几乎总是阴性。单克隆抗体CM2B4可以确认MCPyV大T抗原的存在。报告的MCPyV阳性率是程度不一,这可能反映了检测灵敏度以及地理病因异质性的变化。
鉴别诊断:必须将MCC与皮下起源的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区分开来。在小活检中,MCC可能与基底细胞癌,淋巴瘤或圆形细胞肉瘤(如皮肤尤因肉瘤)相混淆。上皮性MCC也可能与黑色素瘤或皮脂腺癌相混淆。类癌(原发性或转移性)也必须与MCC区分开。
预后和预测:
据估计,M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是:局部疾病患者为51%,局部转移患者为35%,远处转移患者为14%。但是,由于受MCC影响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因此总体生存数据的价值有限。在大型的单一机构数据集中,5年特定疾病死亡率为30%。在患有局部疾病的患者中,肿瘤的大小和侵袭程度与预后相关。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根据肿瘤的大小和附近组织的受累程度颁布了四个阶段的分期系统-T1(≤2cm),T2(2cm,≤5cm),T3(5cm)和T4(涉及深层软组织层)–并扩散到区域淋巴结(N)和远处(M)。关于淋巴管浸润和前哨淋巴结状态的预后价值的报道不一致。仅表现为淋巴结病变(无可辨认的皮肤原发性病变)的患者预后似乎要好于具有可分辨的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被认为是生存的阶段独立预测因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