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月4日讯(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田甜通讯员符晴)家住长沙雨花区的刘刚为(化名)用电取暖器近距离烤衣服时烫伤;李女士长时间用暖宝宝取暖,不慎烫出水泡......最近,长沙的气温一路走低,暖宝宝、热水袋、电取暖器等各种取暖神器纷纷登场,却有不少人因使用不当,烫伤频发。据悉,近半个月来,医院(南华医院)皮肤科门诊就收治了30余例因取暖不当导致低温烫伤的患者。
1月3日晚,长沙的刘先生(化名)做晚饭时不慎把衣服打湿,饭后他一边看电视一边坐在电暖器旁边烘衣服,两个小时后刘先生准备就寝时,感觉左膝盖处有些隐隐的刺痛,检查后发现膝盖处大片皮肤泛红,甚至还起了水泡。第二天一早,刘先生到医院(南华医院)皮肤科就诊后被诊断为“低温烫伤”。
无独有偶,1月2日中午,李女士感觉右手手臂皮肤刺痛,这才想起早上贴在秋衣外的暖宝宝忘记取下了,脱下衣服发现手臂已经被烫出了几个小水泡,医院皮肤科接受了紧急处理。
“低热烫伤是指50℃左右的温度在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致使热力慢慢渗入皮下软组织而引起的烫伤。”医院(南华医院)主任医师田立红表示,长时间接触电烤炉、暖宝宝等“御寒神器”就如同“慢火炖肉”,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低温烫伤,但临床接诊中发现,许多患者会觉得这种烫伤不太严重,因而忽视就医,结果自行处理不当又导致创面感染进一步加重。当患者发现问题严重再来就诊时,烫伤创面已经呈现暗红色,质地坚韧如皮革状,创面周边的皮肤红肿热痛,提示局部已经发生感染。
田立红介绍,烧伤中最常见的是烫伤,皮肤烧烫伤的主要表现为:疼痛、皮肤红斑、水疱等。医学上,皮肤烧伤分为三度,除一度烧伤外,二度、三度烧伤均可留有瘢痕。在临床上,老人和糖尿病患者发生烧烫伤的情况比较常见,因为老年人神经末梢感觉较迟钝,在长时间使用取暖设备如热水袋、电暖器时很容易引起低温烫伤,而糖尿病患者大都有微循环障碍、末梢神经病变,当局部皮肤长时间接触热水袋,热力慢慢渗入达到皮肤,即便被烫了也不知道,在发生烧烫伤后往往恢复慢、治愈难。
田立红提醒,市民使用热水袋、电取暖器等取暖物品时,温度不要太高,时间不宜过久,不要直接接触皮肤,最好中间垫上毛巾等;取暖物品不要长时间放在身体同一个位置,尤其是老人及“糖友”们,寒冷天气学会正确方式取暖,减少烧烫伤发生。此外,若不慎被烫伤,应用冷水冲洗,尽量剪开衣物,避免弄破水泡,再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毛巾、棉布覆盖伤口并固定,保持伤口清洁,医院就诊。